周氏啮小蜂的投放数量和次数
投放数量一个防治区内总放蜂量根据美国白蛾的数量和放蜂方式决定。投放次数***防治区应进行淹没式放蜂防治,再连续进行接种式放蜂防治。接种式释放蜂虫比1∶1为宜,淹没式释放蜂虫比3∶1为宜。一般来讲,放置四五个孕育啮小蜂的蚕茧壳,即可消灭掉1亩杨树林的美国白蛾等害虫,每个蚕茧内可拥有5000头左右的啮小蜂。以此推算,24亿头啮小蜂,可保护约14万亩白杨林免遭病虫害。投放次数***防治区应进行淹没式放蜂防治,再连续进行接种式放蜂防治。预防区应采取连续接种式放蜂防治。1个世代应释放2次蜂,第1次应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第2次宜在第1次放蜂后7天~10天(即美国白蛾化蛹初期)进行。也可将白蛾周氏啮小蜂发育期不同蜂蛹混合一次性放蜂。

林间释放时间
周氏啮小蜂寄生美国白蛾蛹,防治效果好坏决定于放蜂时间是否与美国白蛾蛹的发育期吻合。研究表明,周氏啮小蜂雌蜂在美国.
白蛾的老熟幼虫期即可爬附于寄主体.上刺螫寄主,进行补充营养,促使其提早化蛹,待化蛹后再将卵产在寄主蛹中;雌蜂也可在寄主蛹期直接咬破化蛹后的寄主薄茧到达蛹体产卵寄生。蜂种来源与复壮为了防止恒温下人工繁殖周氏啮小蜂蜂种退化,影响防治效果,在人工繁殖5~6代后需收集自然界的周氏啮小蜂进行复壮。因此,放蜂的时期是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但由于美国白蛾的发育常常很不整齐,化蛹时间持续很长,故一个世代需放二次蜂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次放蜂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始见期,第二次在上次放蜂后7-10天。具体放蜂时间各地因气候不同,需根据当地美国白蛾发育进度决定。放蜂应在25C以上晴朗天气进行,10-16时之间。 此时光线充足,湿度小,利于雌蜂飞行寻找寄主产卵寄生。
周氏啮小蜂
周氏啮小蜂为寄蛹生蜂,成虫体长1毫米左右,无蜂针,不攻击人,1年发生7代,以老熟幼虫在美国白蛾蛹内越冬,群集寄生于寄主蛹内,其卵、幼虫、蛹及产卵前期均在寄主蛹内度过。高大挺拔、枝叶茂盛的树木为喧嚣的城市增添了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成蜂在寄主蛹中后,***行交配,随后咬出“”孔爬出,寻找寄主产卵寄生。 园林绿地中释放的周氏啮小蜂,是由专门的实验室进行人工培育,被培育在柞蚕蛹里面,每蛹里面住着近5000只小蜂。将其悬挂于树干,小蜂飞出,一旦发现美国白蛾,就把卵寄生其蛹内,吸其营养,从而美国白蛾蛹的营养成分,达到消灭美国白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