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工过程安全控制
一、泡豆池清洗消毒
泡豆池每次在浸泡大豆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处理,浸泡完毕后需对泡豆池进行清洗。
二、用水量
水:黄豆量=3:2,即泡豆用水量是黄豆量的1.5倍,浸泡大豆时须将所有大豆浸泡完。
除杂
浸泡大豆时,用露丝瓢打去浮在水面上的草屑和虫蚀粒等相对较轻的杂质;
浸泡完毕后,用溜槽和振动筛除去石头、泥块等相对较重的杂质。













五、点浆
煮熟的豆浆放入点卤桶内,边搅拌边加入卤水,至豆浆出现凝块状时点卤结束。
点浆又称为点脑、点花,是豆腐生产中的关键工序,主要是把凝固剂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加入到煮熟的豆浆中,将豆浆的酸碱度调整到蛋白质的等电点,使大豆蛋白质溶胶转变成凝胶,即豆浆变为豆腐脑(又称豆花)的过程。生产豆腐干常用盐卤作凝固剂,其中镁盐对大豆蛋白的凝固速度快,出品率较低,但风味好;而钙盐相对较慢,凝固过程相对容易控制,豆腐的出品率较高。
盐卤的使用浓度常为14—17波镁度。点卤过程中,下卤不能太急,流量要均衡,边下卤边搅拌边观察,太老则压榨时走水快,豆腐粗糙,太嫩易粘帕,走水慢,压榨困难,豆腐无韧性。点浆温度一般为80—85℃,温度在95℃以上时是不能直接点浆的。
六、蹲脑
点卤结束后,达到充分凝固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称为蹲脑。蹲脑时间一般为10—15min。








大豆浸泡一磨浆滤浆煮浆→点浆涨浆 板谐一描汁一摊袋→浇制→压榨→成品
布包豆腐干除成型是用手工包扎外,其他操作工艺过程和规格质量要求与模型豆腐干完全相仿。
布包豆腐干是用100mm见方的小布一块-块地包起来的,浇制包布的方法:先用小铜勺把豆腐花舀到小布上,接着把布的一角翻起包在豆腐花上,再把布的对角复包在上面,而后顺序地把其余二只布角对折起来。包好后顺序排在平方板上,让其自然沥水。待全张平方板上已排满豆腐干,趁热再按浇制的先后顺序,一块一块地把布打开,再把四只布角整理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