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定苦草生物量时,从每个模型中都打捞出不少掉落的苦草叶,也计算在终的苦草生物量中。由于实验时间有限,这些落叶对实验模型的影响未得到探究。根据经验与生物理论,随着苦草生长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沉降的落叶将增多,水体底部基质中的分解者分解落叶后将会把已固定的磷元素重新释放到水环境中,水体中磷浓度将回升,这意味着藻类的营养源将一定程度地***。在修复湖泊生态系统的工程中,研究人员应重视这一不稳定性,及时收割、打捞沉水植物,维护沉水植物的生态***。
沉水植物可整株沉没于水中,只在花期将花及少部分茎叶伸出水面,无根或根系不发达。此类水生植物以观叶为主;花通常较小,花期较短,但开花时亦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各个的形态、结构等都是典型的水生性的,不具有***水分蒸发的结构,甚至在水分不足时,细胞很快就会出现脱水现象,这些都是其生长所依赖的水环境造就的特殊的生理构造。在水中弱光的条件下也能生长,植株各部位均能吸收养分,可净化水体。
苦草属都只记了三种,其中苦草学名都是V. natans,没有关于V. spiralis的记载,也没有提及
再看看网站,在中国的两大植物图库《中国自然图像库》(PPBC)和《中国自然博物馆》(CFH)中,均把V. spiralis(CFH命名为欧亚苦草)当为V. natans的异名。可是我找不到任何支持的文献。
在国内研究苦草属植物的历史不长(《本草纲目》一类的不在讨论范围),早在1984年,暨南大学的颜素珠老师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由于以前多是依据野外采回来的标本进行种的鉴定, 而苦草属植物是雌雄异株, 雄花甚为微小, 且雌花特征区别不明显, 营养体的特征更难作为鉴定的标准。故在一些标本室内苦章属的腊叶标本多订名为(Vallisneria spiralis),其可靠性值得讨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