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肢适配需要经过的步骤
一般来说,假肢适配需要经过以下一些步骤:
首先,要进行残肢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残肢长度、残肢关节活动度、残肢是否有挛缩、残肢肌力、残肢膝关节稳定性、残肢软***情况、残肢伤口愈合情况、残肢末端软组、残肢末端承重性、残肢皮肤敏***、残肢表面温度等。
其次,制作假肢。
具体步骤如下:通过石膏绷带取阴型——根据阴型制作阳型——根据阳型制作内衬套——用树脂、板材等材料制作接受腔——接受腔、关节、脚板等对线组装——试样——成品。
“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这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细节调整。”刘劲松强调。
再次,***训练。
装上假肢的***人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熟悉假肢的使用。“穿过假肢的大概需要要两个星期熟悉,没穿过的要一个月以上。”
若只是单纯的截肢,身体其他部位无损,器脏受损,并且截面无软***深度损伤/植皮的情况下的情况下,拆线出院后就可以装配临时假肢。
当然,这个时期,残肢水肿/发热/概率性的幻肢疼,那是因为患者残端***还未自愈。
***修复一般要在术后6个月左右才能完全稳定,而术后装配的临时假肢可有效的控制残肢水肿,促进残肢***,***内部愈合,再者可帮助患者尽早开始步行,减轻幻肢痛。
临时假肢不等于正式假肢,当然国内也没有这样的概念,可能是因为国内假肢未纳入医保,自费成本高,所以本土化的装配方式是直接装配正式假肢,并免费赠送一次换接受腔的机会。3-9个月后,等到残肢***自愈稳定后,残肢不会再变小,就可换新的腔,亦是正式假肢。因家里十分贫穷,她的母亲在他5岁时就跟别人跑了,现在只有他和他父亲相依为命。
新的技术可在***台上,做完截肢***立即装配临时性假肢,这个技术国内在推行阶段,对医生有些跨界需求,慎重选用。
假肢选配建议
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及经济实力综合评估选配。
截肢并有其他部位器脏受损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完成整个治后,以及结合***科医生评估后再考虑假肢。
请明白装配截肢需要患者一定的体力协作训练,并不是假肢控制患者去行走。
患者本身其他部位受损,若冒险装配假肢,更大意义上还会增加患者***难度。
未成年患者,建议先装配基础型的假肢玩着,因为处于高速生长发育期,且身体多处受损,近期高运动需求低,先用基础版假肢辅助行走亦可。
成年患者,可以考虑长远点,后期身体完全***后还是需要为***做贡献的,结合实际选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