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壳乳液聚合工艺
从“分子设计”角度出发,采用核壳乳液聚合工艺,获得“硬核软壳”的乳胶粒子,从而有效降低z低成膜温度。因此,此类仪器发展的***会倾向于VOCs全组分分析,特别是臭氧前驱体的检测能力。该结构粒子特点是:壳层聚合物玻璃化温度低,在较低温度下成膜时,硬核扩散到漆膜表面和壳层聚合物相互融合,保证漆膜的硬度。此外,壳层物质选用亲水性单体,内核物质选用疏水性单体,可同时保持乳液稳定性和漆膜耐水性。Chen等[5]制得一种低VOCs苯丙乳液,漆膜具有高玻璃化温度和低成膜温度等性能。Matsumoto等[6]对核壳乳液聚合机理进行了探讨。Wood等[7]研制了一种新的聚偏氟乙烯/***混合乳胶漆,该乳胶漆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粘附性,且VOCs含量低,特别适用于室内机建筑金属构件的装饰涂装。目前国外一些相关乳液产品,如巴斯夫的S551,科莱恩公司LDM7460等,均达到较好的性能。
核壳乳液聚合工艺通常含有自交联设计,可使乳液在低温下成膜。实验室分析方法的主要优势是结果准确,主要缺点是时效性差,采样和运输过程中易导致样品损失,影响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主要方法是在核、壳内添加有机硅、jia基***、N-羟甲ji丙烯酰胺、双bing酮丙烯酰胺、***羟某酯、环状碳酸酯等功能单体,使内核和外壳通过接枝、互穿网络和离子键合等三种类型[8]在较低温度下发生自交联成膜。
?VOCs监测技术的分析及对比***烟气监测公司
传感器技术:常用传感器为PID、FID;PID传感器对烷烃响应低;FID传感器对碳氢响应灵敏;两者监测精度均可达PPb,但无法区分VOCs种类;常用于***区域报警、室内环境空气监测;
色谱技术:通过色谱柱分离可对VOCs排放总量及特征组分进行测量;但分析周期长;一般用于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测;
质谱技术:灵敏度高(ppt)、响应时间短、测量组分多、无需标定;但价格相对比较昂贵;一般用于实验室、***、环境应急/溯源监测;
光谱技术:常用技术有FTIR、DOAS、TDLAS;响应速度快,一般用于区域环境空气监测/污染源监测。
?国内VOCs处置技术***烟气监测公司
大气污染防治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3]。目前,在废弃物生物转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VOCs,且大部分VOCs具有恶臭气味,已成为制约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限制因素。从处理方式来看,VOCs污染控制技术分为***性、非***性方法,***性的方法是由化学或生化反应,用光、热、微生物和催化剂将VOCs转化成CO2和H2O等无du无机小分子化合物。非***性法是通过物理方法,控制温度、压力或用选择性渗透膜和选择性吸附剂等来富集和分离挥发性有机物。它们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场合。
对于高浓度(gt;5000mg/m3)或比较昂贵的有机废气,宜采用吸收法、冷凝法等加以回收;对于中等浓度(500~5000mg/m3)的有机废气采用直接燃烧、催化燃烧、生物过滤等,对于低浓度(lt;500mg/m3)的有机废气一般采用吸附法、低温等离子技术、光催化技术等。目前使用的静电收集器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立式静电收集器由于不宜过高,因此只能设有一个电场,净化效率不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