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栽培特点
桃苗桃原产我国海拔较高,日照长、光照强的西北地区,适应于空气干燥、冬季寒冷的大陆性气候,因此桃树喜光、耐旱、耐寒力强。温度是影响桃树分布的***主要因素,在陕甘宁地区和新疆南部、东北吉林,冬季温度在-23~-25℃以下时容易发生冻害,早春晚霜危害也时有发生,防冻防霜至关重要。湖北省可依托开阔低丘岗地资源,充分其利用其通风透光性好等优势,成规模地发展这类品种,作为内、外销主要品种,可列入***发展品种之一。在南方冬季三个月平均气温超过10℃的地区,多数品种落叶延迟,进入休眠不完全,翌春萌芽很迟,开花不齐,产量降低。栽培时要注意桃树的需寒量,不同品种对低温的需求量差异很大,一般用7.2℃以下的积温来表示,大部分品种的需寒量为500~1000小时。桃树***怕渍涝,淹水24小时就会造成植株***,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沙质微酸性土壤***为理想。
苗木繁育应采用嫁接法,砧木有山桃和毛桃。栽植密度应依土壤、整形方式、品种而定,目前由于矮化剂多效唑及多种新技术的应用,栽植密度加大,株行距多为3米×4米,亩栽55~83株。葡萄皮中的白藜芦醇、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含量都高于葡萄的其他部位、也高于其他大多数果树,且具有极高的***价值,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营养兼***的商品。树形宜用双主枝V字形或自然开心形。桃树多为复花芽,成花易,花量大,白花结实率高。在生产上考虑到异花授粉可明显提高结实率,特别是有些花粉***的品种如砂子早生、霞晖一号、仓方早生等应配置授粉树以求高产、稳产。
桃树木腐病又称心腐病,主要危害桃树的枝干和心材,引起心材腐朽。春夏季在当年新梢上以皮孔为中心,发生大小不等的某些突起的病斑,以后流出无色半透明的软树胶。病原菌在受害枝干的病部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大量担孢子,借风雨传播飞散,经锯口、伤口***。发病树木质部变白疏松,质软且脆,腐朽易碎。常导致树势衰弱,叶色变黄或过早落叶,引起产量降低或不结果。
药剂防治:桃红颈天牛、吉丁虫等蛀干害虫所造成的伤口是病菌侵染的重要途径,因此减少其危害所造成的伤口,便可减轻病害的发生。2、黄冠:又名黄金冠桃,芽变品种,7月中旬成熟,平均单果重150克,味甜稍酸,肉不溶质,核外无红色,色卡7。在桃树萌芽前全树均匀喷洒护树将军1000倍液,铲除浅层病菌。对锯口涂抹愈伤防腐膜,可保护伤口不受病菌的侵染,有效预防木腐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