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密封失效的原因及分析 (一)密封失效主要有下述三种原因: 1、密封面打开 在修理机械密封时,85%的密封失效不是因磨损造成,而是在磨损前就已泄漏了。 当密封面一打开,介质中的固体微粒在液体压力的作用下进入密封面,密封面闭合后,这些固体微粒就嵌入软环(通常是右墨环)的面上,这实际成了一个“砂轮”会损坏硬环表面。 由于动环或橡胶圈紧固在轴(轴套)上,当轴串动时,动环不能及时贴合,而使密封面打开,并且密封面的滞后闭合,就使固体微粒进入密封面中。
同时轴(轴套)和滑动部件之间也存在有固体微粒,影响橡胶圈或动环的滑动(相对动密封点,常见故障)。另外,介质也会在橡胶圈与轴(轴套)磨擦部位产生结晶物,在弹簧处也会存有固体物质,都会使密封面打开。 2过热 因密封面上会产生热,故橡胶圈使用温度应低于设计规范。氟橡胶和聚四氟乙烯的使用温度为216℃,丁晴橡胶的使用温度为162℃,虽然它们都能承受较高的温度,但因密封面产生

的热较高,所以橡胶圈有继续硫化的***,终失去弹性而泄漏。(冷区考虑冷脆)另外,装配不当造成弹簧疲劳是失效的又一原因。 机械密封使用的固定螺钉,不要用硬化后的材料来做,因热处理会降低金属的耐蚀能力,而未经热处理的较软的固定螺钉能紧固在轴上。 振动、偏斜、不同心会使传动件磨损,如密封面启动时有粘住的现象时,传动件会弯曲甚至损坏,而磨擦作用产生的热常常加剧腐蚀。 金属套外圆表面的磨痕,可能是从密封侧进入套内的固体微粒造成的,它干扰密封的随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