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青苗的管理和种植
在很多城市的绿化工作中,冬青都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树苗,它提供的绿化效果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因为管理起来的难度也很低,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而且这两年,我们还发现,冬青对于净化空气是有着很不错帮助作用的,因此它的种植范围也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拓展。而在管理和种植冬青苗的时候,有什么地方需要我们去注意的呢?
首先要注意的是,在种植冬青苗的过程中,及时修剪枝条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冬青苗在生长的过程中对于养分的需求是很高的,只有保证它主干的营养供给才可以获得好的效果。因此及时对枝条进行修剪,对于促进它的生长是有着一定帮助效果的。而且冬青本身也是需要经过修剪之后才会具备形态的,在管理的过程中,枝条修剪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这一点,其实在对冬青苗进行管理的时候,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是关键性的一点,冬青本身有着的防病虫害能力,但是在问题多发的季节,如果不重视管理的话,对于它的生长也是不小的威胁。在病虫害多发的季节,一定要做好预防和检查工作,一旦发现了问题就要快速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冬青苗的生长不受到影响。总的来说,相对其他的绿植,冬青苗的管理难度其实是比较低的,需要注意的地方并不多。
嫁接对独杆大叶黄杨球的好处
独杆大叶黄杨球嫁接更有利于生长,在做绿植的时候,更能为城市的绿化建设做一颜值担当。在嫁接时,很有技术讲究。那么,有哪些讲究呢?
1、采用同科、同属丝棉木高接换头,嫁接独杆大叶黄杨球。这对北方冬季城市园林绿化问题来说,是有效的方法。
2、采用蜡封接穗,插皮舌接、高接,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独杆大叶黄杨球的成活率。另外,在园林果树高接生产中也可推广应用。
3、接穗质量,接穗、接口保湿对提高独杆大叶黄杨球嫁接成活具有重要影响。对于生长充实的发育枝,可以采用中段或基段做接穗,接穗萌动前进行嫁接。接口用塑料条绑严、绑紧,这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
4、对独杆大叶黄杨球进行蜡封,蜡封技术很重要,贮藏好接穗,防止水分散失,蜡封前,接穗失水率要控制在6.5%以内。
大叶黄杨蚧壳虫的认识及防治方法
蚧壳虫又称“介壳虫”是大叶黄杨的主要害虫,***各地均有发生,这种害虫具有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等特点,已经成为限制园林绿化树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蚧壳虫为什么难防治?蚧壳虫属于同翅目,盾蚧科昆虫,目前在我国发现的约有600多种,是种类多的一类害虫,危害严重的有白蜡蚧、朝鲜毛球蚧、圆盾蚧、水木坚蚧、考氏白盾蚧、桑白盾蚧。
1.为害症状
蚧壳虫主要以成虫和若虫为害为主,常常群聚在大叶黄杨的枝、茎、叶等表面刺吸大叶黄杨体内的汁液,初期,枝条发黑枯萎、叶片上有黄点,果实表面出现黄褐点,后期,叶片黄化、脱落,枝条、茎干枯死,使大叶黄杨失去观赏价值。
2.发生特点
介壳虫不同地区发生代数差异很大。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新疆等北方省份,一年发生一代,江苏、河南、山东、安徽、河北等中部省份,每年发生2代,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南方省份一年可发生多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主干上越冬,次年4月下旬,当温室适宜时,雌成虫开始产卵,卵产于介壳下,产卵后成虫干缩。5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为若虫,若虫爬出后,便四处爬行寻找寄主,一般3~7天后固定下来,并将口器刺入树皮下汁液,不再移动。因介壳虫具有蜡腺,在刺吸植物汁液的同时,还能分泌大量蜡质,脱皮后形成介壳。雌若虫二次脱皮后变为成虫,在介壳下植物汁液,雄若虫二次脱皮后变为蛹,6月中旬蛹为成虫,完成一个世代。成虫可孤雌生殖也可生殖。6月下旬成虫开始产卵。第二代若虫期在8~9月份,若虫大约40天后变为成虫,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继续繁殖,当温度较低时,成虫进行交配,受精后的雌虫在枝条上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