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文化情怀。
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与村落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村落是孕育这些非遗的母体,也是它们得以传承、发展的空间和载体。今天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提供民众精神享受的文化正餐,而且还要提供享受这些正餐的文化空间。我们一直强调要活态传承文化遗产,究竟如何活态传承,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活鱼须在水中看”一样的道理,恐怕保护其原生的环境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唯有在这样的文化情怀下,决策者、推动者、实践者等诸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力量才能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视为美丽乡村的重要使命,如此理念主导下建设成的美丽乡村才可能不仅美丽宜居,而且适宜文化传承。
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要求。
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2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深抓文明乡风植入
***首批试点城市同步开展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积极构建以区为中心、乡为所、村为站、基地为点的四级***体系,累计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所(站)122个,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180余支,开展活动1500余场次,惠及群众达20万人次,探索形成“五单制”工作法被安徽新闻联播报道推介。造成目前的现状是有些大家公认建设的好的村,表面上看超来很好,但是对群众来讲还不舒心、不安心,还有诸多公共建设考虑不到位造成的生产生活障1碍1性问题。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美好人家”“孝道红黑榜”等评选活动,积极打造新时代乡贤文化,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在乡村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