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植物体施肥。是微量元素肥料常用的施用方法。它包括种子处理(拌种、浸种)、沾秧根和根外喷施。
拌种 用少量温水将微量元素肥料(以下简称微肥)溶解,配成较高浓度的溶液,喷洒在种子上,边喷边搅拌,使种子沾有一层微肥溶液,阴干后播种。拌种所用肥料虽比浸种多,但种子吸水比浸种少,比较安全。拌种时微肥用量一般为每500克种子用1~3克,的好能预先做预备试验,确定的佳适用量。





在水溶肥推广初期,“效果、利润、服务”被视为水溶肥基层推广三大利器。而朱玉军很清醒地意识到,“高的效的产品 精准服务”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农业后“一公里”问题。他认为,肥料生产企业所肩负的责任随着产业的延伸在逐步增加。“在水溶肥研发过程中,更多地要考虑如何全力以赴实现高的效农业发展,生产出来的水溶肥如何能与滴管设备对接也是目前***考虑的问题之一。
“预计2015-2020年间,***大多数地区的水溶肥市场将出现显着增长,食品需求、农民采用新的农场管理技术、可耕地面积的缩减是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微灌和机械化灌溉系统市场增长同样会推动水溶肥市场的增长。”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我国的一系列农业政策对促进水溶肥产业化发展、促进水肥一体化落地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6月2日,国务的院总的理李的克强签署国的院令,公布《农田水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不仅对农田水利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等环节进行规范,而且,《条例》的发布再次将水溶肥发展推到风口浪尖,再次证明无论是***宏观政策倾向,还是终端市场需求,水溶肥都是肥料行业发展的后起之秀;更重要的是《条例》的发布,将有力缓解肥料与节水农业设备间的对接障碍,加快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的难题。


近年来,我国果蔬微量元素有机肥产业迅猛发展,其中水溶肥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水溶肥专委会秘书长高力介绍,2000年以前我国水溶性肥料属于空白期,除个别的叶面肥、冲施肥以外,主要产品基本依赖进口。从2006年开始,水溶性肥料逐渐在国内推广,水溶肥产业也开始逐步形成,并以2009年水溶性肥料登记标准的出台为标志,进入萌芽期。2014年,受基础肥料产能严重过剩,农业对肥料利用率提高的期望以及对规模化经营的需求,整个行业不断获得技术突破,进入了“鼎盛”期,大型复合肥工厂纷纷加入水溶肥的生产大军中,拉动水溶肥产量呈现加倍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