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意义与价值。
当代乡村建设既要改善和提高乡村生产、生活环境与质量,还要保留乡土文化的发展根基,保持乡村历史沿革、乡村文化和地域特色,使广大群众有家园的认同[5],并为乡土文化在新历史时期创造可持续传承、延续、发展的生存土壤。同时乡土文化也是构建当代乡村文化的重要核心,具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到2015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乡土文化具有物质与非物质的双重属性,以及相互关联性、惟一性、可识别性等特点。以我国乡土建筑为例,按照地域可划分为华北、东北、西北、江南、西南、闽粤等建筑形式,它们因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地域环境等不同,在建筑形式、造型、选址、选材、装饰、工艺等诸多方面特色各异,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乡土建筑营造理念,呈现出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村落结构布局与环境。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1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村民树立科学、文明、环保的新生活观。
如何推进美丽乡村文化建设。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民风美在内的整体美。因此,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工程,需要坚持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发展。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硬件设施支撑就无法全1面进行文化建设,因此,公共文化建设需要相应的活动设施和场所。要警惕生态至上主义、经济至上主义、***至上主义对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