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不干或慢干问题的解决方法
问题现象:涂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仍未干,不硬化
问题原因:
(1)被涂面含有水分;
(2)固化剂加入量太少或忘记加固化剂;
(3)使用含水、含醇高的稀释剂;
(4)温度过低,湿度太大,未达干燥条件;
(5)一次涂膜过厚,或层间间隔时间短。
解决方法:
(1)待水分干后再喷涂;
(2)按比例加固化剂调漆;
(3)使用厂家提供的配套稀释剂;
(4)在正常室温内喷涂;
(5)两次或多次施工,延长层与层之间施工时间,涂面若无法干燥,则应将涂层铲去或用布沾清洗掉。




怎样给家具刷油漆
一步:根据木材表面粗糙、坚硬程度选择型号相当的砂纸进行打磨。
第二步:刷底漆,根据木材的密度调整底漆的稠度,硬木密度高,油漆可以调稀一点,软木则要调黏稠一点。刷漆时,应顺着木材的纹理均匀涂刷,切忌过厚,待完全干燥后用砂纸打磨,直至手感光滑、无突起为止,用潮湿的软布擦拭几遍,后擦干。
第三步:刷第二遍漆,以盖住遍漆为准,然后用水砂纸顺着刷漆方向轻轻均匀打磨。
第四步:刷第三遍漆,刷后用更细的水砂纸蘸水打磨,力度不要太猛,打磨要均匀。
第五步:后一遍漆,无须打磨,上一层保护蜡即可。



调和漆油漆介绍调色方法
首先在拟定调色配方以前,要根据颜色样板或按某一实物的颜色来进行分析,首先了解色相范围,由几种颜色组成,哪种是主色,哪种是副色,色与色之间关系如何,各占比例约多少,然后根据经验初步拟出找色配方
然后再经小样调试,调色时,先加入主色,再以着色力较强的颜色为副,慢慢间断地加入并不断搅拌,要随时观察颜色的变化,取样抹、刷、喷或沾在干净的样板上,待颜色稳定后与原始样板比色,在整个调色过程中必须掌握“由浅入深”的原则。
从减色法的原理可以看出,若样品与标准板比较,过红可以采用减色法或加青,过绿可以采用减绿或加紫,过兰可以采用减兰或加黄的方法调整,反之亦然,因为黄、青、紫和兰、红、绿互为补色,但是颜料的这种混合将导致明度下降,可以用黑、白来调节混色的明度。

进入冬季水性漆施工应注意哪些事项?
1、施工时,墙体温度不得低于5℃,环境温度不得低于8℃,连续几天环境温度低于8℃不建议施工。并确保墙体潮气不宜太重(水份含量不能高于10%),空气湿度小于85%,以免温低,墙体潮气挥发不出而影响漆膜质量,造成如脱粉、长毛、起泡、开裂等症状。
2、涂刷的层间间隔时间gt;8小时(无暖气的房间,夜晚时间段如温度低于5℃不能算在间隔时间内)。
3、在涂刷各种涂料时,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中的要求施工,严格控制稀释比例。深/艳色涂料施工,建议不加水,且需适当增加涂覆遍数。
4、缩短每天的施工时间段,白天施工曾有霜/冰的墙面时,应待温度提升且完全干燥后再进行施工,重涂时间必须延长,至少需要隔天,重涂过程需要再次确认墙面的温度和湿度。
5、使用无气喷涂时,不宜喷涂太厚,耗漆量必须小于200g/m2,以免表里干燥速度不一致,造成漆膜开裂,剥落。
6、由于气温低,干燥成膜较慢,初期耐擦洗性不如夏天,但终性能还是会达到效果的。
7、施工时保证正常通风以加快成膜速度,缩短干燥时间,但应避免过堂风直接吹在漆膜上,导致漆膜开裂。
8、在温度低于10℃施工时,要适当的少兑水,兑水量控制在10%以内;一次涂刷不能过厚,否则不易干燥。
9、有三级以上的风时,停止施工,防止吹裂。
10、水性外墙涂料施工时应控制温度在5℃以上,厚质型涂料施工完成后12小时内温度不得低于5℃,否则会导致漆膜成膜不完全造成粉化脱落等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