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清洗虽然比较方便,省时省力,单纯的机械清洗达不到理想的清洗效果。某些管道、精密仪器和较难清洗部位必须手工清洗,机械清洗不能全部代替手工清洗。研究结果表明,手工清洗结合机械清洗的效果优于单独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和自动清洗机清洗。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将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清洗效果,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如果污物干涸,一方面增加清洗难度,另一方面会加快器械的磨损程度,缩短使用寿命。

器械分类
清洗前将生锈的器械挑出单独清洗,因生锈的器械在水中分解为铁离子,铁离子接触到光洁的器械表面产生锈蚀,去污处理完毕的器械,应专人负责检查。
2.减少机械磨损
无论是人工清洗还是机械清洗都应避免器械过度受到机械磨损,避免用硬毛刷、钢丝球擦洗器械,***器械表面的保护膜。
3.保持器械干燥
潮湿的器械因带有水分影响灭菌因子的穿透,造成灭菌失败,应选用干燥设备对器械进行干燥处理。经过干燥程序后应为器械上油,隔绝干燥的器械表面与空气及其他***的化学物质,从而起到保护器械的作用。
4.定期监测水质
关注灭菌蒸器用水及终末冲洗纯化水的质量,定期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用水质量。冲洗、洗涤、漂洗时应使用软水,终末漂洗、消毒时应使用纯化水。
5.器械存放
器械存放环境不佳也是造成锈蚀的原因之一,仪器应在干燥无尘的环境中存放,避免器械与气温温差太大,以免仪器上出现冷凝液。器械包应规则放置,避免叠放,并分类存放,不能同化学***放在一起。

正确的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是什么?
1、预处理流程如下:
a)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后,在与光源和视频处理器拆离之前,应立即用含有清洗液的湿巾或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擦拭用品应一次性使用;
b)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s;
c)将内镜的先端置入装有清洗液的容器中,启动吸引功能,抽吸清洗液直至其流入吸引管;
d)盖好内镜防水盖;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的注意事项可归纳如下:
1、床旁处理时。棉纱擦拭应沿着操作部分向先端部分方向进行,否则有可能将纱布的线头等塞进喷嘴里面,造成喷嘴堵塞。
2、内镜在操作间与清洗消毒间运转时。宜使用专门的内镜推车。手持内镜转运车长容易导致磕碰,甚至发生内镜先端部拖到地上被踏踩的情形。
3、及时清洗。内镜诊疗的时候,送水送气扣里面容易残留小块******或血液、黏液,一旦干结并累积则容易造成送水送气管道的堵塞。
4、单独清洗。内镜若与尖锐器械或物品一同清洗,或者清洗槽有锐利的棱角都有可能将内镜划破,导致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