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结构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建筑面积仅占2%,与发达***相距甚远。由于钢结构已经成为国内外建筑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预计未来几年钢结构行业将快速扩张。钢铁生产企业延伸下游产业链、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转型机遇。
我国钢结构产业发展瓶颈主要是品种、规格、质量、数量上与国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像高强度钢、大型型钢、涂镀层钢板等一些钢种,希望钢铁企业加快研发步伐,满足钢结构的发展需求。一些高附加值钢材如:冷轧薄板、 镀锌板、镀锡板、冷轧硅钢片、易切棒材、普通冷轧不锈板等都依赖进口。
中国建筑业协会秘书长吴涛认为中小建筑企业亟待解决三大问题:一是中小建筑企业虽然为数不少,但市场竞争力普遍不强;二是融资困难,经济效益严重滑坡;三是人才缺乏的问题十分突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给中小建筑企业带来了转型升级的机会。中小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必须把坚持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立足点。中小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必须以服务赢得市场,以诚信开拓市场,沿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走向拓展发展空间。企业进行高水平、根本性的改革和创新,以增强竞争力。
钢结构建筑能大幅降低钢结构住宅成本
目前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还是停留在传统落后的粗放型生产方式上,混凝土建筑占据建筑领域的绝大多数份额,是粗放增长模式的典型代表成果。这种传统建筑模式已经不符合当今中国的发展需要,急需加以改变。而大力推广“节能环保”的绿色钢结构建筑生产模式,才能从根源上“建筑垃圾围城”的困局。
与混凝土住宅相比,以钢材、金属为主要原材料的钢结构建筑,在原材料回收上优势明显。有数据表明,在钢结构建筑领域,型钢回收系数能达到90%,钢筋和铝材则分别为50%和95%。它虽然具有循环利用建筑材料,降低建筑垃圾产生,在“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国内对钢结构行业认知有限,很多人误以为钢结构“成本过高”等客观因素阻碍了钢结构建筑推广,尤其在庞大的住宅建筑领域迟迟未能有效发力。
在关于建筑成本上,钢构总工程师方鸿强以“10亿房地产项目”举例,在传统模式下, 开发周期需要3年,年***13%,总项目***成本约为1亿,按利润率10%计算,3年工期的项目盈利1亿;而在新模式下,项目开发周期只需要1.5年,在相同年***基础上,***成本约为0.5亿,节省了0.5亿***,相当于盈利1.5亿。
上述的一组数据充分展示新模式将能大幅降低钢结构住宅成本,为未来钢结构建筑在商用住宅产业内的大规模、推广提供可行性。
钢结构的住宅或建筑将打破房地产、建筑、机械装备制造、绿色建筑、新型建材、防灾减灾、家电厨卫装修等产业之间的界线,集合成为一个新的循环型建筑工业化产业体系;还可将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重新回流到现代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中来,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这些年来,我国钢结构建筑和住宅正在持续发展,据初步统计,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湖北、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已经开发或建成的钢结构住宅超过1000万平方米。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水立方”、台新办公楼,上海环球中心等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钢结构建筑,已经成为我国采用钢结构为建筑主体结构的应用典范工程。
钢结构工程检测规范应用知识
钢结构中所用的构件一般是由钢厂批量生产,并需有合格证明,因此材料的强度及化学成分是有良好保证的。工程检测的***在于安装、拼接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钢结构工程中主要的检测内容有:
钢结构构件尺寸及平整度的检测;
钢结构构件表面缺陷的检测;
钢结构连接(焊接、螺栓连接)的检测;
钢结构钢材锈蚀检测;
钢结构防火涂层厚度检测。
如果钢材无出厂合格证明,或对其质量有怀疑,则应增加钢材的力学性能试验,必要时再检测其化学成分。
一、钢结构各检测规范的应用范围知识
二、钢结构构件尺寸及平整度的检测
每个尺寸在构件的3个部位量测, 取3处的平均值作为该尺寸的代表值。钢构件的尺寸偏差应以设计图纸规定的尺寸为基准计算尺寸偏差;偏差的允许值应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
梁和桁架构件的变形有平面内的垂直变形和平面外的侧向变形,因此要检测两个方向的平直度。柱的变形主要有柱身倾斜与挠曲。检查时可先目测,发现有异常情况或疑点时,对梁 、桁架可在构件支点间拉紧一根铁丝或细线,然后测量各点的垂度与偏差;对柱的倾斜可用经纬仪或铅垂测量。柱挠曲可在构件支点间拉紧一根铁丝或细线测量。
三、钢结构中的连接(焊接、螺栓连接)的检测
钢结构的许多质量事故出在连接上,故应将连接作为***对象进行检查。连接板的检查包括:
1)检测连接板尺寸(尤其是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2)用直尺作为靠尺检查其平整度;
3)测量因螺栓孔等造成的实际尺寸的减小;
4)检测有无裂缝、局部缺损等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