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办公楼、商场、超市和电影院等工作和生活场所,人们停车时间长,停车后顺手插上即可,不用到处找桩,也不用***额外停车费,更不用来回取车或长时间等待。另外围绕生活场景的公共慢充桩亦是对私人桩的有益补充,为老旧小区无处安装私人桩车主提供了充电渠道。目前电动乘用车电池位置、接插口和尺寸均不相同,使换电模式难以大规模应用。不过公共慢充桩使用率和单桩日均充电量低,可能存在满电车辆长时间占用车位情况,因此其盈利能力弱,更加适合作为工作、消费和***场所的增值服务。


公共桩产业链可分为硬件、运营、解决方案三大环节,运营是核心环节。上游制造商负责充电设备和配电设备制造,中游运营商负责充电桩和充电站的搭建和运营,下游解决方案商提供位置服务、付费和运营管理解决方案。交流桩通过车载充电机充电,输出功率一般为7kw,单桩制造成本仅为800-1200元,但充电时长8-15小时。上游硬件技术门槛低,市场充分竞争拉低利润率。中游建设运营会产生大量资本开支,需要一定资金实力,且车位选址、布线改造和运营管理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是产业链核心环节。


行业现状:公共桩保有量快速增长,行业格局初定;***:2020年末公共桩保有量超50万个,私人桩配建率65%-70%;公共充电桩建设区域较为集中,2019年3月末前10地区公共桩保有量占比达75。分省份:公共桩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陕川闽使用率高;充电运营商:国资巨头、民营设备生产商和整车企业是主要玩家,行业格局初步形成;高速充电网络:已建成覆盖19个省份“九横九纵两环”高速快充网络;未来走向:打造“智慧慢充桩 大功率快充站”充电设施体系;围绕生活场景的智慧慢充桩;面向应急性充电需求的大功率快充站。

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充电桩是传统加油站的替代品,所以目前***首要的任务就是“圈地”!但是,很多消费者现在还未进入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大军中,外部的充电桩行业也没有任何盈利的手段,都导致了充电桩行业的不景气。很多亏损的中小企业在运营的压力中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也无法在技术和质量上优化,慢慢开始退出。直流桩直接为电池充电,功率在60kw以上,满电状态仅需20-150分钟,但单桩制造成本约5万元,且会对电池造成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