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工程
常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简单的是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可以不同,而且各步骤的顺序也可以变化,常规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该能够满足以下条件:
1、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
2、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不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3、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和非***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4、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行政审查程序。
5、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存在基础资料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陷、遗漏或者虚1假,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正确或者不合理等严重质量问题的,由设区的市级以上人1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对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规划审批***对依法应当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而未编写的规划草案,依法应当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而未附送的专项规划草案,违1法予以批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或者监察***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如何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如何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条例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依法经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对此,条例明确规划编制***是环境影响评价的责任主体,并从评价的内容、依据、具体形式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在评价的内容上,要求***分析、预测和评估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以及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