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ml高阻隔瓶
我们曾做过多次快速老化试验加以证实。为确保培训计划按时提报及顺利实施,公司委派安全科全权负责公司培训事项,要求安全科加强领导、严密组织,保证培训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如我们将1.8%阿维菌素测试农药放入塑料瓶中,盖紧盖子并在盖上开一小洞与一放有一些水的U形管相连接。而后,我们将此瓶农药及与其相连的U形管放入50°±2℃的烘箱中热储5天,同时每天记录U形管的液面高度变化情况。
在开始升温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因高阻隔农药瓶内液体及空气受热膨胀,瓶内产生正压。U形管与瓶内相通的液面低于与外界大气相通的液面。这个实验证明农药垃圾瓶里面的农药如果不加以处理就流入土壤中,不仅会污染土壤还会污染地下水,对我们的生态环境和身体健康是及其不利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液面高差逐渐变小,30小时时齐平。而后,与大气相通液面开始低于与瓶内相通之液面,这显示出瓶内已开始出现负压。当满五天取出测试农药并回复至室温时,将测得之液面差换算成负压值为-12.9千帕,其时,高阻隔农药瓶内含氧量亦由原先的约20%~21%降至5%~7%。
农药塑料瓶对环境的危害属于面源污染,环保局在这方面的工作相对欠缺。相对于单个污染源较大的点源污染来说,面源污染单个看来好像危害不大,但是一算总量就“厉害”了。最令我们感到害怕的是,这些被丢弃的农药塑料瓶里面还残留着一部分的农药,会给我们的土地以及水源造成污染,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对废旧农药瓶的处理苦于没有“抓手”,即没有具体的法律手段,没有硬性指标,只能靠加强教育,靠农民的自觉维护。另外,在资金方面也有欠缺,目前环保工作对点源污染比较重视,因为点源污染可以收取排污费用于污染治理,而面源污染的治理则缺乏资金来源。
在环保部门和媒体的大力宣传下,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有关处置废旧电池的法规,并制订了具体的回收措施。但是,同样危害很大的废旧农药瓶却仍然“无家可归”,无人关注,有农民形容废旧农药瓶是“用不着、留不得、卖不掉”。在城市里出现了一批养花种植爱好者,这群人在使用农药瓶的时候与传统农户是有很大的区别。一个玻璃农药瓶的成本为0.3至0.5元,一个聚酯类塑料农药瓶的成本则超过了0.5元。至于为什么不进行农药瓶回收,主要是嫌麻烦,“没那个精力”。另外,进行农药瓶回收涉及的问题也较多,需要企业出人出资不说,还需要广泛设点,回收效果也不一定好,所以企业不会轻易进行尝试。
农药瓶加工零件的精铣,主要目的是铁削加工出所需要的型面,保证达到要求的尺寸、形状、位置精度和表面质量;精铣过程为达到粗糙度的要求,采取刀路交叉的原则选择精铣加工刀路,因半精铣刀路为沿塑料瓶轴线,故本道工序刀路选择沿塑料瓶径向,这样本工序的刀路与半精铣道路完全垂直,可达到hao去除表面凸点的效果。此外,固体塑料瓶还特别容易发作变形的现象,它的纵向壁厚位置与径向壁厚位置的壁厚差距太大,很容易变形。采用的刀路规划为沿径向的往复铣削加工。
回收标准:
(1)废弃农药、肥料包装瓶分200ml以下、200ml(含)以上两个档次,分别按每只0.3元、0.5元回收;
(2)农药、肥料包装袋按500克以下、500克~5000克(含)、5000克以上三个档次,分别按每只0.1元、0.5元、1元回收。
回收处置过程中,各农药、肥料经营点发生的回收工时和保管费,专业归集运输单位所发生的运输、存放及保管费等费用,将分别按回收包装物金额的25%计提,由义乌市财政补助;把农药、肥料废弃包装物的归集后,运送处置的运输费和无害化处理费用,由义乌市财政按实际费用全额补助。再就是玻璃瓶的外观比较简单,设计也不是很新颖,农药塑料瓶的外形美观大方、方便携带、不怕摔、具有耐酸耐碱特性,外形美观大方生产方便,也利于回收,瓶体光滑细腻,喷雾均匀。
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在加紧推进回收工作。例如文中提到的浙江省,浙江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将履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归集、运输和集中处置等相关职能所必需的费用纳入财政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