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建议两根及以上)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 1.电缆线相互交叉时,高压电缆应在低压电缆下方。如果其中一条电缆在交叉点前后1m范围内穿管保护或用隔板隔开时,建议允许距离为0.25m及以上。 2.电缆与热力管道接近或交叉时,如有隔热措施,平行和交叉的建议距离分别为0.5m和0.25m及以上。 3.电缆与铁路或道路交叉时应穿管保护,保护管应伸道或路面2m以外。 4.电缆与建筑物基础的距离,应能使得电缆埋设在建筑物散水以外;电缆引入建筑物时应穿管保护,保护管亦应超出建筑物散水以外。 5.直接埋在地下的电缆与一般接地装置的接地之间应相距0.25~0.5m;答:夹具应无铁件构成闭合磁路,这是因为当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在其周围产生磁力线,磁力线与通过线芯的电流大小成正比,若使用铁件等导磁材料,根据电磁感应可知,将在铁件中产生涡流使电缆发热,甚至烧坏电缆。直接埋在地下的电缆埋设深度,一般不应小于0.7m,并应埋在冻土层下。
控制电线电缆常用于电气控制系统和配电装置内
控制电线电缆 控制电缆常用于电气控制系统和配电装置内,固定敷设,长期允许的工作温度为65℃。一般控制电路中负荷间断电流不大,因此芯线截面较小,通常在10mm2以下,线芯多采用铜导体。主要采用同心式绞合,其示意图如下所示: 也有部分控制电缆采用对绞式,其示意图如下所示: 拓展: 同心式绞合把单线或股线按同心园的方式,每层绞向相反,分层有规则的绞合在轴线周围的绞合方式。其主要目的是增加线缆的柔软度,方便生产、运输、敷设及使用。同时单根导线的截面积较大,涡流损耗大,而多根芯线绞合至相同截面积,能大大降低涡流损耗(导体在非均匀磁场中移动或处在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中时,导体内的感生的电流导致能量损耗)。 备注:由于涡流损耗的存在交流单芯电缆(35kV以上的电缆敷设一般使用单芯电缆)严禁单独穿钢管敷设,而采用高压专用的玻璃钢线管进行替代。 对绞式每两根芯线构成一个双线回路,该回路两根芯线相互纽绞,是用来降低电磁辐射与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对绞式电缆传输差分信号能能够大大降低共模干扰(共模干扰相当于分别在A与地、B与地之间加上一个干扰电压,对绞式将两线拧在一起,受到的共模干扰电压很近,差分信号采集的Ua-Ub将共模电压抵消)。实际应用中往往采用屏蔽双绞线并有效接地的方式消除共模干扰。 两者之间主要的物理特性差别是分布电容。同心式绞合缆芯由于正对面积较大,线芯间的电容也相应偏大,这对传输高频、高速信号是不利的。而对绞式则相反,但其制造成本相对较高。电缆表面应印有制造厂名、产品型号和额定电压的连续标志,标志间距要求≤200mm(绝缘表面)或≤500mm(护套表面),标志内容应齐全、清晰、耐擦,这个要求是方便使用者了解电缆的型号规格及电压等级,以防敷设错误。
电线电缆厂家为你分析硬线和软线的区别
电线电缆厂家为你分析硬线和软线的区别。 1、施工方便程度上硬线是优于软线的,硬线具有易造型,易压紧的特点。如果用软线来压电箱就不能像硬线一样做出规范的造型,压接的时候由于软线的可变性在不借助线耳的情况下很难压紧,即便压紧个别线芯还是优于受力不均尔断掉,造成虚接。 2、抗腐蚀能力硬线是优于软线的,大家都知道线路改造预埋,是常年的处于硅盐酸水泥混凝土环境下的,水泥自身带有腐蚀性。这样暗装敷设采用硬线就强于软线,所以暗装敷设多采用单芯硬线使用环境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工程上走桥架的各种主线多采用软线,如果达到507090甚至120以上的电缆进行就更是多芯的才行。 3、线路的承载能力,在这方面软线是优于硬线的,同等截面积的导线,软线承载能力要大于硬线。当同样的电流硬线开始发热的时候软线还不会。一般机器设备里采用软线也是的提高了设备的承受能力。电力电缆:在导体外挤(绕)包绝缘层,如架空绝缘电缆,或几芯绞合(对应电力系统的相线、零线和地线),如二芯以上架空绝缘电缆,或再增加护套层,如塑料/橡套电线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