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办丧事跟美国人办丧事是截然不一样的。虽然,中国人也把办丧事说成白喜事,但整个办丧事的过程却是悲悲戚戚的,亲人们要放声大哭,把痛彻心扉表现到。
据说,有的人家办丧事还专门请人来哭,一个哭丧的行道也应运而生。美国人办丧事却要平和很多,有时甚至还夹带些真的喜庆色彩。土葬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风俗,人们不愿意去改变它,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也许,这跟美国人传统的信仰和价值观相关。美国人坦然地把死者的归宿看成是天堂,如此一来,心里就释然和宽慰了许多。

在西方,用于葬礼的“花圈”和更常见的礼仪用品“花环”实属同源。花圈文化的起源可追溯至欧洲古典时代,生活于意大利半岛的伊特鲁里亚人用花草编制成类似王冠的头环,象征佩戴者伟大的成就或崇高的地位。
古希腊人则早将花圈应用于葬礼,代表着永续循环的生命。欧洲早期的徒也常将绿色花圈放置在纯洁少女的墓前,以此歌颂不灭的战胜。

客家传统习俗一般认为年过七旬以上因老自然衰亡的就算寿终,其家人在心理上、物质上是早有准备。
当日,在江西崇义县上堡乡一八旬老者去世后,家人在家中披麻戴孝为去世的老人举行后送别仪式。
客家人的仪俗继承着先祖的孝道、宗法礼祭,而通过请来道教对这种礼仪彰显,更使得客家的丧礼形成了自己民系独有的特点既温情尊严,又富人情味,同时也颇感几分冷峻和神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