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接线过程中,结合求助者情绪状态、思维状态、行为状态、身体状态以及咨询师对整个环境和事件的理解,与求助者建立一个迅速而深入的联结,快速准确地抓住他们的情绪和需要。当求助者感受到咨询师能够体会并抓住他的需要和感受时,他会感觉到被支持,于是助人关系就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是情绪不稳定,容易流泪、抑郁,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被激怒或者过分依赖。
要真实而地看到求助者这个人。不要生搬硬套统计数据和指标,统计上的指标不代表每一个求助者都存在这些问题,不要把这些信息简单的当成求助者的问题,每个求助者的感受、体验、状态都是非常具体化和个人化的,所以要对求助者的状态和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和核对。当应激反应的强度或持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对个体的社会功能和/或人际交往产生影响时,构成应激障碍。
所谓心理测验,就是可以用诊断心理问题、评估心理健康的一些量表。有一些******性比较高的学生是要特别关注的,比如有明显外部刺激,突然失恋、亲人死1亡。汶川地1震后,我到四川灾1区给一组大学生做过危机干预,他们都是北川和什邡的学生,家里有亲人死1亡,我发现他们的压力非常大,情绪低落,比较悲观、自卑、抑郁,性格比较孤僻,跟周围的人都不交流。由于他们不怎么跟人交流,别人也不了解他,他的心理出现问题,又没有相应的知识帮他抗过去,就容易出问题。所以我们要不断强调,痛苦超出个体应对痛苦的资源时,***就会发生。
核对风险
首先,要确定求助者是否存在比较高的心理危机风险,如:***、自伤、伤害他人或者***环境等。当核对***等风险的答案为肯定时,咨询师需要进一步评估风险的水平以及风险的程度。对于求助者直接的(我打算***)或间接的表达(我觉得活不下去了,或者我希望永远醒不过来就好了),当咨询师感受到求助者情绪极度痛苦,或存在思维、行为、生理方面的反应,此刻需要考虑来访者有抑郁体验,咨询师要开始核对求助者是否存在***风险。当一个人处在心理危机的状态,也就是心理失衡的状态,他会有一些言语、情绪、行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