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瓢虫外形特征
瓢虫的成虫体长1.0~16.0mm,体型呈短卵型至圆形,身体背面强烈拱起,腹面通常扁平。从背面看,前胸背板和鞘翅基部常紧密相连,通常宽度相近。头常嵌入前胸中,有时完全被前胸背板盖住。在气温高的条件下,例如气温在20-27℃,夜间大于10℃时,释放幼虫效果也好。前胸背板和鞘翅背面光滑,或常有或稀或密的细小短毛。大多数瓢虫具有以下3个特征:即下颚须端节斧形,跗节隐4节式和腹板具后基线,这些特征可与其它近缘种相区分。瓢虫足及触角较短(通常不明显)、鞘翅背面无明显的刻点等特征也有助于与其它近似科相区别。但有些瓢虫的体长形,长于体宽2倍以上,如北美产的大斑长足瓢虫。
瓢虫
身体卵圆形,背部拱起,呈水瓢状。头黑色、复眼七星瓢虫黑色,内侧凹入处各有1淡***点。触角褐色。口器黑色。生存环境丽蚜小蜂对温和的环境较为喜好,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发育历期逐渐缩短,发育速度逐渐加快。上额外侧为***。前胸背板黑,前上角各有1个较大的近方形的淡黄地。小盾片黑色。鞘翅红色或橙***,两侧共有7个黑斑;翅基部在小盾片两侧各有1个三角形白地。体腹及足黑色。
雌虫:体长5.70一7毫米,宽4一5.60毫米,呈半球形,背面光滑。刚时鞘翅嫩***,质软,3—4小时后逐渐由***变为橙红色,同时两鞘翅上出现7个黑斑点,位于小盾片下方者为小盾斑,小盾斑被鞘缝分割成两半。另外,在每一鞘翅上各有3个黑斑,鞘翅基部靠小盾片两侧各有1个角形白斑。头黑色,额与复眼相连的边缘上各有1淡黄。复眼之间有两个个淡***小点,有时与上述黄斑相连。幼虫:卵孵化后,爬出来的小幼虫会停在卵壳上,通常几个小时,至多一天,等待体表、口器等硬化。触角栗褐色,稍长于额宽,锤节紧密,侧缘平直,末端平截。唇基前缘有窄黄条,上唇、口器黑色,上颚外侧***。前胸背板黑色,两前角上各有1个近于四边形淡黄。小盾片黑色。前胸腹板突窄而下陷,有纵隆线,后基线分支。足黑色,胫节有2个刺距,爪有基齿。腹面黑色,但中胸后侧片白色。第六腹节后缘凸出,表面平整。七星瓢虫外形图(6张)雄虫:第六腹节后缘平截,中部有横凹陷坑,上缘有一排长毛。

瓢虫习性
除了冬季外,户外蚜虫堆间均有机会找到前来觅食的成虫。本种分布非常普遍,但是七星瓢虫还是有机农业的象征哦!较少成群群聚。另外,人们还把它们称为花大姐。大龟纹瓢虫(Aiolocariahexaspilota)又称为六斑异瓢虫,体长约12mm的大型瓢虫。年发生多代。以成虫过冬,次年4月出蛰。产卵于有蚜虫的植物寄主上。成虫和幼虫均以多种蚜虫、木虱等为食。系益虫,应予保护。捕食昆虫:棉蚜、麦蚜、豆蚜、菜蚜、玉米蚜、高粱蚜危害农作物: 棉花(棉蚜)、小麦(麦蚜)、豇豆(豆蚜)、白菜(菜蚜)、玉米(玉米蚜)、高粱(高粱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