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母
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贝母”为本属植物的干燥鳞茎,有悠久的使用历史 。贝母因其形状得名,《本草经集注》说:“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别名: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
贝母是很常见的一种清热化痰药,咳嗽的效果很好,不管是煮茶、熬粥或者汤药膏丸等都可以使用。
鹤峰县世茂苗木***合作社为大型贝母培育基地,长期供应贝母鲜货,量大价优,欢迎咨询洽谈!

贝母甲鱼
材料
主料:甲鱼500克,
辅料:川贝母5克,
调料:黄酒5克,盐3克,花椒2克,姜5克,大葱8克
做法
1.将甲鱼宰杀,洗净;
2.甲鱼放入蒸钵中,加入鸡汤,川贝母、盐、料酒、花椒、姜、葱,上蒸笼蒸1小时即成。
小诀窍
健康提示:
补肺。适用于阴虚咳嗽、气喘、低热、盗汗等症。健康人食用更能防病强身。
食物相克:
甲鱼:甲鱼不宜与桃子、苋莱、鸡蛋、猪肉、兔肉、薄荷、芹菜、鸭蛋、鸭肉、芥末、鸡肉、黄鳝、蟹一同食用。
川贝母:川贝母反乌头、矾石、莽草,恶桃花。

湖北贝母
湖北贝母(鄂贝母)湖北贝母是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比较广泛的一种贝母。产量很大,其商品量仅次于浙贝。该种与天目贝母在形态上没有明显差异。考虑到湖北贝母栽培较广,研究深入,并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中。湖北贝母以叶较宽,通常3–7枚轮生,苞片先端卷曲,花梗长1–2 cm以上而不同于天目贝母。值得注意的是蒲圻贝母鳞茎的化学成分十分独特,但形态上却与天目贝母和湖北贝母十分接近,仅在生境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前者主要生长在海拔200–400 m的低山地区,而后两者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 m左右的山地。鳞茎深埋土中,外有鳞茎皮,贝母通常由2(-3)枚质鳞片组成(鳞片内生有2-3对小鳞片),较少由多枚鳞片及周围许多米粒状小鳞片组成,前者鳞茎近卵形或球形,后者常多少呈莲座状。需进一步研究来确定蒲圻贝母的分类地位。蒲圻贝母的栽培范围也有限,其***价值待研究 [2] 。

川贝母繁殖方法
⒈种子培育:在6-7月采挖贝母时选直径1厘米以上、无病、无损伤鳞茎作种,鳞茎按大、中、小分别栽种,做到边挖边栽,每亩用鳞茎100公斤。栽后第2年起,每年3月出苗前喷镇草宁,4月上旬出苗后及时拔除杂草并施稀人畜粪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再施1次追肥,7-8月果实饱满膨胀、果壳黄褐色或褐色、种子已干浆时剪下果实,趁鲜脱粒或带果壳进行后熟处理。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云南和四川,也见于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和山西,也分布于尼泊尔。
⒉后熟处理:川贝母带壳种子用过筛的细腐殖土,含水量低于10%,一层果实一层土,装透气木箱内,放冷凉、潮湿处。脱粒的种子,按1:4(种子:腐殖土)混合贮藏室内或透气的木箱内。贮藏期间保持土壤湿润,果皮(种皮)膨胀,约40天左右,胚长度超过种子纵轴2/3,胚先端呈弯曲,完成胚形态后熟可播种。湖北贝母以叶较宽,通常3–7枚轮生,苞片先端卷曲,花梗长1–2cm以上而不同于天目贝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