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消经销商的出路
转型对经销商来说是一次生死较量,不转型就只有转行,但终大部分老经销商会被淘汰出局,在目前看来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快消经销商本身来看具备天然优势,为什么依旧难成,这其中有以下原因
一、“胆量”不够,不敢“革”自己的命
所谓“胆量”实际是出来的,市场虽然有所变动,但目前还没有真正危及到经销商的“生命”,依靠存量短时间内还不会饿死,所以就先等着看看。
二、各自猜忌人心不齐
这个是多数传统经销商的通病,不想出大力,又想获大利,生怕自己吃亏
三、管理跟不上
这个是传统经销商的痛,原来都是,现在要改编成正规军,整个管理体系从上到下都跟不上发展的节奏,老业务员抵触,老板也束手无策,要知道,不说“产业经济体”就单说同城物流,就是一个大的体系、一个大工程,除了要投入人力物力外,在对资源的链接整合能力上也要有非常强的操作和把控能力,试想有几个经销商能做到这点?对于我们快销品行业来说,目前***要紧的应该是建立起一条产业物流链,所有的延伸都是从这里开始。
B2B专注
B2B专注之标签思维
如果问一个人:阿里巴巴在你眼中代表什么?
答案很可能是:电子商务。
当用户需要网上购物,当企业想要进入电商化,阿里巴巴,包括淘宝天猫就是更好的选择。这个连腾讯都不来的电子商务,就是阿里巴巴更大的标签。就像百度的标签是搜索,腾讯的标签是社交,大部分人都会有标签思维。
阿里巴巴已经将电子商务的标签所占据,但这是个综合性电子商务的标签,垂直型B2B的机会也就在这里,争取行业性、***性的标签。比如说红眼兔平台是复合材料行业的B2B,要做的就是加强***性,让平台在企业眼中打上复材电子商务的标签。所有的改进都要从标签开始,不管终***是什么,都要将标签思维坚持到底。下一步,互联网将如何重塑社会形中心化或者去中心化本身看着很像个学术问题,也并不重要,但实际上这种趋势会影响每个人,并一定会改变社会的结构。
互联网公司靠什么***:一季度阿里总收入同比增60% 腾讯增55%
新财报显示,我国互联网公司的两大巨头阿里和腾讯发展迅猛,京东、微博和网易等也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互联网公司的快速发展既有消费升级的因素,也有其自身战略的贡献。过去两年间,国内在钢铁、化工、汽配、五金、快消品等诸多领域,涌现了一千多家B2B创业公司。随着互联网公司不断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以及在新业务上开疆扩土,也将给行业带来更多的变化
作为中国仅有的两家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新一季财报中充满了“闪亮”的数字。
2016/2017财年第四季度(2017年1月份到2017年3月31日),阿里巴巴集团总收入同比增长60%,达到385.79亿元,全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为1582.73亿元,同比增长56%。2017年季度,腾讯总收入为495.52亿元,同比增长55%。净利润为144.76亿元,同比增长58%。以新一季收入计算,两家公司合计每天收入达9.8亿元。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专门从事这些环节的服务商,既有为买家提供这种服务的,也有给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提供相关服务的,比如在物流、仓储等环节提供服务。
除了两家“羊”之外,京东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实现盈利,微博月活跃用户达3.4亿,超过推特成为***用户规模更大的***社交媒体公司,网易在线游戏业务单季收入首度超百亿元……随着信息消费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它们同样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在这些“钵满盆盈”的真金白银之外,各家互联网公司新一季财报还透露了什么信息?又为我国消费升级和信息消费进一步扩大给出了怎样的提示?
核心业务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