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竹,自古被誉为君子。在王明德看来,“它没被做成筷子和篮子,而是在我手中变成了有灵气的竹扇。”一把竹扇,看上去简单,做起来却很麻烦。“传统的竹扇制作有67道工序。”一边拿打磨扇骨,一边介绍。选料是的环节。“我们一般要用生长周期在6至8年间的竹子,竹节少,形体直,才算标准。”而这竹子,锯断竹根后,就不能落地了,要靠人力一根一节从高上山背下来。究其原因,不过是竹子落地会碰坏竹青,这样做出的扇骨或有黑斑,不符合要求。选好料后,通过蒸煮、晒干使竹骨定型,再将之打磨成扇骨,并赋予扇面色彩,二者组合,就是一把精巧的竹扇。
紫砂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在中国紫砂文化,供春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他姓龚,名供春。明代正德年间,供春作为书僮随进士吴颐山来到金山寺伺读,闲暇时看到寺内老和尚用当地特有的紫泥捏制茶壶,饮茶参禅,此时已界习俗。也许是出于好奇吧,他就取了老和尚洗手后沉淀在缸底的洗手泥,参照寺院内大银杏树的树瘿,做出了“指螺纹隐起可按”的供春壶。
整款壶上丰下敛,圈底收缩,卷沿,与壶口一致。截盖,壶盖略微隆起,梅桩造型的壶钮搭接呈桥形,更有小枝自壶钮胥出,甚是生动。三弯流一侧胥出一枝梅枝,贴于壶壁之上,幽幽生香。除却梅花造型,竹子装饰的壶同样不俗。的流把竹节造型,壶钮与壶嘴均有竹枝胥出,竹韵悠悠,清秀动人。松的造型同样不同凡响,松枝造型的壶嘴、壶钮胥出松枝,松枝乃是绿泥装饰,更有树瘿突出,生动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