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包法
转包法是George Fischer公司开发并申请专利的一种球化处理方法。该方法用纯镁作球化剂,适用于处理含硫量高的铁液,能使镁的硫化物、硅酸镁等杂质与铁液较好地分离,镁与铁液反应不很剧烈,铁液降温较少,使用安全,镁的吸收率可达60%~80%。具体工艺流程是球化处理前,先将转包横卧,注入定量铁液,然后将球化剂加入反应室,锁紧密闭装置,并盖上包盖。随即转动铁液包将其立放,这时铁液通过反应室上的小孔进入反应室,其流速与小孔的面积和铁液包内的静压力有关。镁受热汽化,在反应室内形成镁蒸气压,当压力超过包内铁液静压时,铁液暂停进入,镁的汽化潜热使反应室内温度下降,蒸气压力也随之下降,铁液再次进入反应室,这种自动调节作用能使镁比较平稳地与铁液反应。转包法球化处理过程中也产生较大镁光和灰尘,并且转包内反应室的小孔易被铁液或熔渣堵塞,清理和保持小孔的尺寸比较麻烦,该球化处理方法难于连续处理铁液。
铸铝是以熔融状态的铝,浇注进模具内,经冷却形成所需要形状铝件的一种工艺方法。铸铝所得到的铸件,称为铸铝件。
铸铝件在铸造形成过程中,容易产生内部疏松、缩孔、气孔等缺陷,这些含有缺陷的铸件在经过机加工后,表面致密层部件被去掉而使内部的***缺陷暴露出来。对有密封要求的汽车铸铝件,如气缸体、气缸盖、进气歧管、制动阀体等,在进行耐压密封试验时,缺陷微孔的存在将导致密封介质的渗漏造成大量废品,且这些缺陷往往机加工后经试压才能发现,从而造成工时、原材料和能源的严重浪。为了解决汽车铸铝件废品率高的问题,挽救因上述缺陷可能报废的铸件,生产中要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目前使用普遍的技术是浸渗处理,即堵漏。所谓“浸渗”,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浸渗剂渗透到铸铝件的微孔隙中,经过固化后使渗入孔隙中的填料与铸件孔隙内壁连成一体,堵住微孔,使零件能满足加压、防渗及防漏等条件的工艺技术。

铜合金的砂型铸造工艺
1、确定铜合金铸造工艺方案的原则
确定铸造工艺时 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合金的凝固温度范围:凝固温度范围宽的合金,如锡青铜、磷青铜类,特点是糊状凝固,补缩困难,容易产生微观缩孔和晶內偏析(或称树枝状偏析),难以保证合金的致密性。确定此类合金的铸造工艺,应设法使合金同时凝固,使微观缩孔分散,分布均匀;或尽量加大铸件在铸型中的温度梯度和冒口压头,加快冷却速度,争取较大的补缩。凝固范围小的合金,如黄铜、无锡青铜类,特点是收缩大,容易产生集中缩孔。确定此类合金的铸造工艺,应设法使合金顺序凝固,加大冒口使之得到充分补缩,保证铸件无缩孔出现。
(2)合金的氧化倾向:铝青铜、黄铜类合金,因含有易氧化元素(如A1、Zn、Si等),容易产生氧化夹杂,特别是在浇注过程中产生的所谓二次氧化夹杂,难以去除,因此,确定此类合金的铸造工艺, 设法使合金平稳流入铸型,同时要采取集渣包和过滤网等撇渣设施。
(3)合金的裂纹倾向:铜合金与其他金属相比,裂纹倾向是较小的。但热脆性较大而高温强度较低的锡青铜类,在实际生产中也出现裂纹或微观裂纹,使铸件不能承受水压试验。所以对此类合金除了在设计铸造工艺时应给予注意外,还应选用退让性较好的造型材料。
设计铸型工艺时应以上述合金特性为基础,再根据铸件的结构特点、技术及精度要求等因素合理地确定工艺方案。
根据合金的铸造性能,铜合金的铸造工艺可分为锡青铜、磷青铜类和黄铜、无锡青铜二类来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