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氮气置换总体技术要求
1.置换过程中由甲方工程工程项目部负责检测,氧气含量低于2%为合格。
2.注氮车加热装置氮气出口温度范围为5~25℃(注意:氮气出口温度不能低于5℃)。根据注氮速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确定加热装置选型和供热能力备用细数等,确保加热装置出口氮气温度。
3.在保证注氮温度的同时,注氮流量可以提高。注氮时如果注氮温度和注氮流量要求不能同时满足时,必须优先保证注氮温度。
4.液氮纯度在99.99%以上,且其它腐蚀性组分符合要求。
氮气置换目的:
为防止氨空气混和后发生事故,需将系统中空气用惰性气体氮气置换至安全水平, 使其浓度降至其事故浓度15.7%(体积浓度15.7%=V氨/V总)以下。
高浓度的氨对***具有危害,可引起***溶解性坏死、皮肤及上呼吸道粘膜化学性及肺充血、出血等。因此,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置换,将氨浓 度降至30ppm(体积浓度为百万分之30=V氨/V)以下,以确保不会对***造成伤害。
氨系统初次投运或检修后投运,应将系统内空气置换为氮气,目标是使氨系统内氧 气浓度低于3%
旧***管线的置换。其工作原理为:液氮在气化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量,通过蒸发器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液氮气化,液氮通过液氮泵输送到蒸发器自然吸热气化后注入管道进行置换。被置换管道内的气体分为:氮气段、氮气和***混合段、***段。检测方法是在置换末端进行可燃气体含量检测。推进置换中,当可燃气体分析仪检测到可燃气体由0逐步升高时,表示氮气、***混合段到来;氧含量降低到2%以下时表示氮气段到来,即氮气已置换完毕。注氮位置和注氮口,可选择在站场清管器发送筒放空阀靠近发送筒一侧的法兰处。注氮压力观测点可选择集气(输气)站安装的注氮车出口压力表和温度表进行监测控制,也可在收发球筒上的压力表上进行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