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绵城市的内涵及其外延
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要义,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让城市回归自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基本原则是生态优先,关键是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建设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原有的“海绵体”要有效保护。海绵措施不仅包括源头LID治理、城市管网排水、河湖调蓄和江河湖库防洪等。过去,城市建设追求用地一马平川,往往会填湖平壑。现在,要尊重城市已有的山水格局,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池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受到了***的“海绵体”也应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的手段逐步修复。
城市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由于城市化的影响,城市降水大于郊区降水且暴雨日明显增加,蒸散发量和蓄水变化量减少,城市化使得区域产流量增加。建筑设计中雨水的收集利用,就是将水循环中的天然雨水,通过人工方式或是天然的地形进行截留、收集、存储和雨水回收利用,以供建筑和小区中日常用水所需。此外,广场、柏油马路等不透水平面较城市化前下垫面糙率减小,使得地表汇流速度加快,城市排水系统管网化也进一步增加了城市排水能力,使暴雨径流尽快就近排入当地接受水体,使城市径流流态、洪水过程线形状及洪峰流量均发生变化,其特点是洪水汇流速度增加,洪量集中,导致洪水历时缩短,峰现时间提前,洪峰流量增大。
为什么要搞海绵城市?
对雨水的消费和其他通过人的影响而产生的因素,要把自然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和谐统一起来,才能持续发展。否则按照现在的状况发展下去,我不知道城市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当降雨强度大时,特别是短历时强降雨时,往往会超过排水管道设计承受能力。遇到大水会淹死人,没有安全干净的饮用水,呼吸的空气有雾霾……这样的发展脱离了自然。所以,海绵城市的提出,是在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并不是否认人对客观存在的主观能动性和反作用。我们利用自然规律,在提率的要求之下,通过制造一些学习自然的系统,更率的使生态得到修复,从而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