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感应加热频率的选择:根据热处理技术要求及加热深度的要求选择频率,频率越高加热的深度越浅。
高频(10KHZ以上)加热的深度为0.5-2.5mm, 一般用于中小型零件的加热,如小模数齿轮及中小轴类零件等。
中频(1~10KHZ)加热深度为2-10mm,一般用于直径大的轴类和大中模数的齿轮加热。
工频(50HZ)加热淬硬层深度为10-20mm,一般用于较大尺寸零件的透热,大直径零件(直径amp;Oslash:300mm以上,如轧辊等)的表面淬火。
高频淬火热处理件的技术要求
1.感应淬火件的硬度 钢感应淬火后,所达到的表面硬度值与钢的含碳量关系大,以45号钢为例,感应淬火后达到的硬度平均值HRC为58.5,40钢硬度平均值HRC达到55.5。
2.感应淬火件的淬硬区 感应淬火件的淬硬区即是淬火区域范围。回火后零件硬度烧有下降,减少内应力,防止或减少零件的裂纹和变形。由于感应加热的特殊性,为避免产生一些淬火废品,对淬火区域一般应考虑以下内容: 对圆柱淬火表面 在端头应留有过渡区,圆柱轴端头常有倒角结构,此端头留3-5mm非淬火区,一般不影响该淬火段的性能,此过渡区即为允许未淬火或不完全淬火的过渡段。 淬硬区应有明确允差范围 感应淬火区于心不甘机加工一样,应该有允差范围。如果使用条件允许,此允差范围可以适当大一些。
3.感应淬火件的硬化层深度 现在感应淬火件按国际标准ISO3754及国标GB/T5617-2005规定,用测量零件断面硬度的方法来确定有效硬化层深度。
高频热处理和回火的区别?
高频热处理:将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综合工艺过程。
回火: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热封机原理:我们所说的是狭义上的热封,也就是就是利用温度条件,使被加工塑料膜需要封口部位,进行受热接近塑胶塑料材料的熔点,使其变为粘流状态,同时,助一定压力,使两层塑料薄膜熔接,冷却一段时间后,塑料膜材料就可以保持一定强度和密封性能。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钢铁是工业上应用较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也较为复杂,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