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几点,大棚蔬菜得病少
对于棚室蔬菜来说,某一种病害的传播途径往往不止一种,有可能几种传播方式同时进行,如病毒病可通过昆虫(蚜虫、粉虱等)传播,也可通过农事操作产生的伤口进行传播,因此,菜农要了解常见病害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并及时采取措施切断,能够大大减少病害的发生。
空气(气流)传播
孢子是***主要的繁殖方式,孢子产生数量很大,由于孢子小而轻,很容易通过气流传播。常见的***害,如灰霉病、霜霉病、病等,主要通过气流传播,特别是棚室放风时,传播速度非常快
浇水传播
一般来说,根部病害、***害、卵菌害等主要都是通过水(浇水、水滴、叶面结露等)来传播。***有鞭毛,卵菌可产生游动孢子,主要通过植株表面凝结的露水进行传播。对于这种传播途径的病害,可通过选择流滴性好的棚膜,操作行覆盖秸秆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减少滴水以及叶面结露的现象。
根部病害的病原菌隐藏在土壤中或者土壤表面,浇水后可以随水进行传播。这种传播途径的病害,菜农要注意及早发现,通过土壤处理、补充有益菌、药剂灌根等措施进行防治,尽量减少浇水。对于病害严重或者已经死棵的,要及时拔除(包括病株周围的土壤)带出棚外,并及时进行消菌处理,减少传播。
昆虫传播
很多昆虫,如蚜虫、粉虱等,通过对不同植株枝叶的咀嚼或刺吸传播病原菌。
菜农非常熟悉的病毒病,就是依靠蚜虫和粉虱来传毒,同时,有些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取食后会在植株或果实上留下伤口,也给其他***、的病害侵染创造了机会。因此,及时杀灭棚室中的各种害虫,也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病害的发生。
人为传播
人为传播主要是指菜农的农事操作,如进行整枝打杈、疏果、采摘等,很容易在植株上留下伤口,将病株上的病原菌传播到健株上,导致病害的传播蔓延。
要防止人为传播,菜农在晴好天气进行农事操作,同时尽量将发病植株避开,待健康植株整理完毕之后,再回头整理发病的植株,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如何让蔬菜棵壮
培育壮棵 促棵水要浇好
促棵水,即在缓苗水后15~20天左右浇灌的一水。浇促棵水的目的是为了促壮棵,一是此时根系已深扎,强根架构已形成,植株也即将进入开花期,需要充足的干物质积累;二是伴随地膜覆盖,会因地膜的作用导致耕作层中下部干旱,不利于根系的生长。
蹲苗结束后,根系基础已经打好,并且植株也准备进入开花坐果期,促棵水可结合肥料的使用来达到培育壮棵的目的。

然而,虽控水蹲苗的措施一致,但由于原本植株的长势不同、棚室土壤条件不一样,蹲苗后植株的长势更不一样,因此浇促棵水时也应根据植株不同的状态添加适当的肥料。
对于已经发现有根部病害或根结线虫侵染的情况,菜农首先应通过灌根的方式做好对根部病害或线虫的防治,其次的目标是护根生根。可随促棵水冲施多种产品,如木美土里根宝贝,亩用量5~10千克、中农绿康绿地康菌剂,亩用量5~8千克,在治住根部病害以后,使用菌剂可持续***土传***菌的滋生和侵染。随促棵水冲施东岩甲壳丰亩用量1000~2000毫升;海壳养根素亩用量1000~2000毫升;963养根素亩用量1000~2000毫升;夏氏蓝得壳聚糖植物营养液亩用量500~1000毫升等,配合适当的杀线虫剂,可有效防治线虫。
如何促进胡萝卜苗全齐壮
胡萝卜一般于7月中旬至9月中旬播种,因播种期间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对胡萝卜出苗十分不利。加之,胡萝卜种子的表面有毛、种子内含有挥发油,影响种子吸水膨胀,造成种子发芽出苗迟缓。故此,胡萝卜播种后往往出苗慢、出苗不全,对产量影响较大。总结近年来各地种植经验,采用以下技术措施,可实现胡萝卜一次播全苗、苗全齐壮,打好丰产基础。
精细整地胡萝卜喜欢深厚疏松土壤,整地宜深耕,深度不少于30厘米。要做到精耕细作,达到土壤细碎,地面平整,墒情良好。整成2~2.5米宽的畦面,以利于排灌。
施好基肥施足、施好基肥是确保胡萝卜高产的重要环节。为了防止有机肥发生烧苗问题,在施肥之前,要进行充分腐熟、捣碎,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2500~3000公斤、三元复合肥50~80公斤。为防止地下害虫危害,在有机肥中适量掺入***,对保全苗有良好效果。
种子处理先将干燥种子上的刺毛搓去,以利于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播前将种子放入40℃温水中浸种30分钟,然后加入凉水使水温降到20℃~25℃,浸泡24小时,使种子充分吸足水后捞出进行催芽。催芽的适宜温度以20℃~25℃为宜,当半数以上的种子露出小芽后及时播种。试验表明,种子经过处理后播种,可早出苗2~5天,多出苗6.4%~9.6%。
化学除草胡萝卜一般都是采用撒播,在生长期间,人工除草比较困难,而且费工较多,人工除草如果不及时,会严重影响全苗和幼苗生长。播种覆土后及时施用芽前,不但免除人工除草的大量用工,而且除草效果良好。可选用对胡萝卜安全且除草效果好的施田补或敌草胺等,每亩用乳油100~150毫升,对水60~80公斤,均匀喷洒地面,防治杂草效果达95%以上。
无公害莴苣的催芽方法
莴苣、生菜、油麦菜为菊科莴苣属1-2年生草本植物的栽培种。原产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属较耐寒、喜凉爽、怕热的蔬菜。种子在4℃时就可开始发芽,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5-20℃,当温度高于25℃时因种皮吸水困难发芽不良。因此,在夏秋季栽培时因播种期还处在夏季高温阶段,往往种子发芽出苗不良。可采取催芽播种的方法,经实践证明以下方法进行种子催芽效果良好。
种子用细纱布或豆包布包好,根据种子量布要稍大一些,便于催芽过程清洗种子。包好的种子放于干净的凉水中用手轻轻搓洗几遍,使种子清爽干净,然后用新高脂膜浸种2-3小时,捞出沥去多余的水分,用湿毛巾包好放入冰箱冷藏室(5-10℃)处理24-36小时,取出清洗一下种子和毛巾,用湿毛巾包好置室温下(约20多度)催芽,一般-2天后种子就可大批露白。
注意催芽过程所有的用品均不能沾油,手也不能带油,让种子透气呼吸。湿毛巾的作用是保湿,过干起不到保湿作用,过湿影响种子呼吸,均不利于种子发芽,以用力手攥时有水流出为宜。投稿邮箱:servi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