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定苦草生物量时,从每个模型中都打捞出不少掉落的苦草叶,也计算在终的苦草生物量中。由于实验时间有限,这些落叶对实验模型的影响未得到探究。根据经验与生物理论,随着苦草生长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沉降的落叶将增多,水体底部基质中的分解者分解落叶后将会把已固定的磷元素重新释放到水环境中,水体中磷浓度将回升,这意味着藻类的营养源将一定程度地***。在修复湖泊生态系统的工程中,研究人员应重视这一不稳定性,及时收割、打捞沉水植物,维护沉水植物的生态***。
浮叶植物的根部生在底泥中,叶片漂浮于水面。这些植物的叶柄或者茎、叶片的海绵***较为发达,贮存有大量的空气。浮叶植物对水深的适应性一般比挺水植物要好。睡莲、的水深可达1.5m,茶菱、荇菜1m左右,水60cm以上。菱作为浮叶植物,其水深适应性可达3m,当植株长到一定程度时刻断根成为漂浮植物,不受水深限制。浮蓬草也是一种奇怪的植物,当水深超过1.2m时呈沉水状态,其沉水叶呈皱折状、膜质,与浮水叶面平展、纸质、下面边缘密生柔毛可加以区别。
苦草属都只记了三种,其中苦草学名都是V. natans,没有关于V. spiralis的记载,也没有提及
再看看网站,在中国的两大植物图库《中国自然图像库》(PPBC)和《中国自然博物馆》(CFH)中,均把V. spiralis(CFH命名为欧亚苦草)当为V. natans的异名。可是我找不到任何支持的文献。
在国内研究苦草属植物的历史不长(《本草纲目》一类的不在讨论范围),早在1984年,暨南大学的颜素珠老师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由于以前多是依据野外采回来的标本进行种的鉴定, 而苦草属植物是雌雄异株, 雄花甚为微小, 且雌花特征区别不明显, 营养体的特征更难作为鉴定的标准。故在一些标本室内苦章属的腊叶标本多订名为(Vallisneria spiralis),其可靠性值得讨伦。”
在富营养条件下 (TN 4 mg/L、TP 0.2mg/L) 随着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的下降,苦草相对生长率和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逐渐下降,还原酶活性逐渐升高。高浓度铵态氮对苦草生长有明显的***作用;当铵态氮浓度小于0.67 mg/L时却可以促进苦草的生长。试验表明:在硝氮为0-25 mg/L时,苦草和伊乐藻均明显正增长,且苦草长势更好;在硝氮为100~200 mg/L时,对其生长有轻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