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雕牌坊是什么?
在大部分人的眼里,石雕牌坊可能只是起着一个点缀装饰的作用。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中国的古人立牌坊是一件极其隆重的事,每一座牌坊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而且这些内涵和象征,主要是通过牌坊上雕刻彩绘的各种图案和花纹,再用隐喻的手法表现出来的。
除了一些动植物的图案以外,牌坊很大的特色还有一个就是“坊眼”。譬如北京中山公园进口出的牌坊,上面就有郭沫若题写的“保卫和平”四个字,为的就是表明这座牌坊的建造对象和建造原因,否则就失去了建造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还会在牌坊上注明牌坊是为谁建的、为什么事建的、由谁建的和什么时候建的等内容,有的还会题写对联。
这些文字可都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们的人生理念及封建礼教、传统道德观念的集中表现。石雕牌坊中蕴涵的文化内涵真的可以让每一个国人琢磨几辈子的,是我们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石雕作品风格形成的艺术内涵
艺术风格犹如一面镜子,它可以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面貌,也可以折射出石雕人的艺术才华和修养。艺术风格的建立,不只是对“术”的把握,更取决于对“理”的认识。石雕人掌握了石雕的技艺,只走完了一半的路途。
风格是石雕艺术的生命。“玉不琢,不成器”,石雕艺术之“艺”即为作品的形质之美,而“术”则是实现“艺”而采用的技巧。惟有“艺”和“术”的不断创新,才会有不落窠臼的独特风格的形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成分的增加,不是照搬,而是以广阔的视野,包容的胸怀去合理取舍,融会贯通,并结合自身特点,为我所用。
“艺”尤其讲究个人风格的树立,尽可能地不拘一格、别开生面。尽可能地发掘和创新石雕作品的形态之美与玉质之美,并充满鲜明的个性特征。“术”是一种方法,一种技艺,没有什么不能摹仿的“术”,一旦被人所掌握即无秘密可言,真正难以摹仿的是艺术家的艺术思维及作品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