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化的实质
“本地化的实质是一种改变游戏内容,再创造的活动。”因为本地化目标市场地的不同,导致本地化工作在完成基本的内容文本翻译的前提下,不得不考虑到后期市场营销、运维等后续细节,而要完成这些就需要游戏的开发者、本地化团队、代理、运维集体参与,对游戏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斟酌,甄别原来内容有哪些可能会冒犯到国外的玩家,对其进行改动。
为什么需要这么麻烦呢?游戏翻译如果仅仅是直译,那根本不叫本地化。要实现本地化,本地化团队需要深入了解这款游戏,并且将它的精神与目标语言进行***i大程度的融合。看看《使命召唤:黑色行动 3》简中版里不时出现的网络流行语便可见一斑。
有了TM,你永远不必对同一句话翻译两遍!为什么那么多翻译公司使用翻译记忆库(TM)?翻译记忆库(TM)到底有哪些优势呢?
1、节省翻译总支出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首i次进行产品本地化时便会选择建立翻译记忆库,***i大的原因就是利用翻译记忆库可大大地节省翻译成本。尽管看起来有些矛盾,但有一句话说过:“您的翻译需求越多,花的钱就越少”,这就是翻译记忆库起了效果:
客户的翻译记忆库是通过实际的项目不断累积而建立起来的。当发布新项目时,系统会将文件内容分成若干段落,与以往做过的项目进行比对,系统会自动分析出重复和高匹配内容,一般来讲匹配度在 75% 以上的内容会享有相应折扣,匹配度越高,折扣力度越大。
2、提高译文质量,保持译文一致性
使用翻译记忆库中存储的译文,可帮助企业规范术语词汇,把握语言风格和语气, 使公司不同时期的项目译文保持用语和风格的一致性,有利于公司品牌整体形象的塑造。
3、缩短项目交付时间
除了节省翻译费用和提高译文质量,翻译记忆库还可缩短项目交付时间。翻译记忆库越强大,译员所需做的重复劳动就越少。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可实时查询翻译记忆库中的内容。如有与原文内容相符的既往翻译,会立即推荐给译员,鼠标一点即可添加到译文处,再根据不同语境稍作调整,由此译员只需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处理新内容上,可为译员节省不少的工作量。
4、规范企业内部内容管理
语言资产(Language Asset)无论是产品相关还是市场以及日常运营相关,都是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高质量、实时更新的语言资产将是企业内容管理和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当人员变动、管理方式调整之后,拥有高品质语言资产将有力的帮助工作的衔接。不少跨国企业深知其重要性,已经通过与***本地化公司合作,逐步建立了“标准化”、“结构化”、“层次化”和“模块化”的语言资产,享受其“集中性”、“扩展性”、和“可追溯性”带来的便利、高i效,节省了管理成本。
维护母语的纯洁性,该不该成为译者的“终i极任务”?
具体到汉语中,要不要在翻译的过程中,舍弃让汉语读者很难习惯的“洋腔”,尽量凸显汉语在词法和句法上“灵活”、“跳荡”的特性,从而达到“传神”的***i高要求?
按理说,这早就不再应该是翻译界讨论的话题,却直到今天仍然是翻译界常常面对的质疑。这种质疑有相当的冲击力———不仅因为有些质疑者还是来自学界,更因为它已经超越了一般读者希望译文“通顺”、“流畅”的朴素要求,而是和本雅明一样,直接提升到“译者的任务”的层面。可以推论出,所有违背了这一准则的译者,都是背叛了译者的使命。
一向存在着两种诟病译者的方式:一是理解有误,说明他们对于出发语的掌握有问题;二是译文读来艰涩难懂,令人颇费脑筋,说明译者目的语的语言能力有欠缺。在两项之中,因为真正精通出发语和目的语,能够进行比较的并不多,所以对译者***为普遍同时也***为致命的指责就是“汉语(目的语) 表达有问题”。上升到学术的层面,那就是糟糕的译者———而且在今天看来,他们是大多数———是在***目的语,汉语的纯洁性正是在这些译者的操作之下受到了***的威胁。
翻译中文化语境意识的塑造
文化语境意识就是要求译者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保持高度的敏***,具备翻译语言的精准性、翻译感觉的敏锐性、翻译认知的科学性和翻译处理的技术性。文化语境意识作为译者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不仅要通过翻译外化为一种交际行为或结果,更要使其内化为一种文化精髓。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认知不同的价值观念,在翻译活动中感悟不同的传统文化,在翻译活动中树立民族意识。
为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翻译中的文化交流障碍,译者就要清楚地意识到:第1,作为翻译工作者,不仅要成为精通双语言的人,更要成为精通“双文化”的人,要善于识别待译作品中的文化术语及其文化内涵,不断培养自身的“文化意识”。优i秀的翻译不仅要克服跨文化翻译中的语言问题,更要解决“跨语言传播”中的文化问题。第二,译者要认识到文化具有包容性,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了跨文化传播,译者的责任就是不断促进文化的兼容并蓄。第三,译者要在翻译过程中视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的翻译手段。异化与归化翻译手段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第四,作为文化交流媒介的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更要有强烈的文化语境意识,综合考虑受众跨文化解读的接受质量和接受层面,准确把握受众的接受习惯,更好地增强译文在语言和文化两个维度中的可接受性。第五,作为跨文化传播的使者,译者要充分意识到不同语境会导致文化误解。身处高语境文化的译者,在开展翻译活动时,就需要特别关注低语境***作者或受众的话语表达方式、概念、习俗等的表述逻辑。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今天,有必要将语言、文化以及文化语境放在一个大的框架内予以整体考察,在开展跨文化翻译时,既比较两种乃至多种语言与文化,更要研究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语境,消除可能的文化语境误解,这将有利于减少文化冲突,更好地开展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有效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