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参数
编辑
规格 |
片厚 m/m |
片数 m3 |
重量 |
m3/吨 |
比表面积n2/m3 |
¢30 |
0.4 |
68 |
32 |
31.25 |
116 |
0.45 |
68 |
36 |
27.7 |
116 |
|
0.50 |
68 |
40 |
25 |
116 |
|
¢35 |
0.40 |
56 |
26 |
38.5 |
109 |
0.45 |
56 |
29 |
34.5 |
109 |
|
0.50 |
56 |
32.5 |
30.7 |
109 |
|
¢50 |
0.45 |
40 |
21 |
47.6 |
97 |
0.50 |
40 |
23 |
43.5 |
97 |
|
0.55 |
40 |
25.5 |
39.2 |
97 |
|
¢60 |
0.55 |
33 |
21 |
47.6 |
75 |
0.60 |
33 |
23 |
43.5 |
75 |
|
0.65 |
33 |
25 |
40 |
75 |
|
¢80 |
0.70 |
25 |
22 |
47.6 |
50 |
0.80 |
25 |
25 |
43.5 |
50 |
|
0.85 |
25 |
27 |
40 |
50 |
发展
蜂窝斜管填料沉淀的基本原理是“浅层沉淀”.这一概念很早就被提出,在***资料上亦早有利用斜管加速血液沉降的报导。
近几十年来各国不少给水排水工作者在努力探讨 “浅层沉淀”的应用,通过实践和理论研究,获得了蜂窝斜管填料沉淀技术的发展,从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涉及浅层沉淀的有关论述,通过这些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由浅层沉淀的概念发展至多层多格和蜂窝斜管填料技术的过程。
早在1880年英国即有几种重力式分层沉淀设备的商业产品。1889年贝司吐享及赖伐尔 曾提出“薄层分布”的沉淀概念并按此设计了蜂窝斜管填料沉淀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