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该市场的竞争者可分为四类,分别为:由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生产商自建自营的冷链部门,***冷链服务商,国外冷链巨头联手国内企业设立的合资企业。
模式一:仓储型:冷库分布不均,行业集中度低。
提及东莞冷链物流,就不得不说其中的仓储环节,即人们常说的冷库。作为冷链物流的主要基础设施,我国冷库资源依然不充足,与欧美发达***仍有一段差距。据业内人士分析,我国冷库方面还呈现出资源分布不均衡、制冷技术落后、仓储设备陈旧等现象。
更加重视食品安全
食品放心工程的推进以及全程温控和可追溯系统的运行,实现了肉类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冷链,提高了冷链的安全性,使全程监控冷链物流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加。食品冷链信息追溯系统,不是对单一节点的监控,而是对整个产品从生产地到运输、销售,后到消费者手中的全程监控。
生鲜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对高品质冷链物流服务产生极大的需求。
设施设备不足。国内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的,运输这些易腐食品时大多在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棉被还成了较好的保温材料。造成这种窘境的直接原因是国内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严重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
近年来,***对冷链物流的支持力度正不断提高,各相关职能部门发布的多个文件中提出了健全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要求,督导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完善。也正因为如此,冷链物流行业开始了迅速发展进程,且蕴含着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估计,到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将可以达到5000亿元。
有研究报告同样声称,冷链物流行业的整体平均毛利率在15%~20%之间,规模效应和学习效应的积累或许比其他物流方式更加明显,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提升引导的消费升级,冷链物流势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