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2日,国新办举行“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有关情况发布会。***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许文海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我国高校数量较多,人员相对集中,用水相对较多,在高校开展节水,预期的节水效益和对社会的影响示范作用会比较显著。合同节水管理是基于市场机制的一种服务模式,用水户和节水服务企业签订合同,利用企业的技术和资金优势,为用水户提供节水改造和服务。对学校来讲,降低了资金方面投入的风险,可以节省水费。对于节水服务企业来讲,可以发挥技术和资金优势,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和社会来讲,节约了水资源,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节水评价是落实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的重要举措;是使节水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前提的迫切要求;是保证规划和建设项目科学合理取用水,促进形成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是倒逼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提升全社会用水效率的有力抓手。
节水评价主要是分析规划和建设项目及其涉及区域的供用水水平、节水潜力,评价其取用水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节水指标的***性,评估节水措施的实效性,合理确定其取用水规模,提出评价结论及建议。
记者从***节约用水办公室了解到,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在政策驱动下建立基于市场机制的节水服务模式,天津、河北等16个省区市在公共机构、高耗水工业、水环境治理、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农业节水灌溉等领域实施60余项合同节水项目,社会资本***超过2亿元。合同节水管理模式正在为我国节水服务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据了解,合同节水的主要做法是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户以合同形式,为用水户募集1资本、集成***技术,提供节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务,再以分享节水效益方式收回***、获取效益。

将利用2至3年时间建立起节水标准定额体系,旨在发挥节水标准定额在节水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节水标准定额制定工作。
根据计划,牵头编制的节水标准定额体系由105项节约用水定额、29项节水技术规范、4项节水载体评价标准和9项产品水效标准组成。其中,节约用水定额将通过分级制定通用值和***值以更好地体现节水要求,具体包括14项农业定额、70项工业定额、3项建筑业定额、18项服务业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