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外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商业运营模式主要有综合服务模式和***服务模式之分。其中,综合服务大同小异,总体上为两种:一种是汽车与充电站之间的通信系统服务,另一种为充电站网络系统建设,从国际上的应用来看,美国和欧洲***的充电站综合服务相对完善。***服务模式也主要有两种——直充和换电,目前使用直充的***较多,也是未来的方向。不过交流桩充电时间长,因此需要与车主日常生活、工作和***场景结合起来。

大电流、高电压增加电缆载流量和横截面体积,电缆重量影响用户体验。标准统一方面,2015年版充电桩国标中的直流充电桩额定电压仅有80A/125A/200A/250A四种口径,而大功率充电桩电流高达350-500A,且大电压、大电流对设备绝缘、冷却以及充电接口标准等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大功率充电技术国标亟待制定。整车企业和充电运营商巨头积极布局大功率充电技术,我国大功率充电***标准制定工作即将启动。2)电动汽车保有量组成结构存在差异,电动乘用车在北京、上海推广情况好,乘用车通常会配建私人桩,因此公共桩使用率较低,而陕西、四川等地公共桩主要为满足公交车充电需求,因此使用率较高。
2020年末公共桩有望突破50万个。根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2020年***电动公务车和乘用车将超430万台,2015-2020年规划新增分散式公共充电桩50万个。2019年3月末***公共桩保有量38.4万个,每月平均新增公共桩约8000个,且2019年版电动汽车推广的地方财政补贴对象将从车辆购置转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这将有助于提速公共桩建设,预计2020年末公共桩保有量有望突破50万个规划目标。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高,人们对于充电桩的需求也是水涨船高。
这时,“圈地运动”中的大部分企业便存活在的目前的市场中,日复一日的展现着头号玩家的优势。但是,即便处于前几位的公司也并非完全盈利,也有着自己的苦衷,大多数资金被投入在充电桩行业中,无法撤身也无法进步,未来的走向要往何处,身在泥潭的他们也是未知。从***标准看,2015年版国标已实现充电桩兼容性,互联互通夯实增长基础。我国在省与省之间、城与城之间的高速公路上也建造大量充电桩,以满足电动汽车跨城出行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