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溶肥料
1、少量多次施用这是水溶肥料1重要的施肥原则,符合植物根系不间断吸收养分的特点,减少一次性大量施肥造成的淋溶损失。少量多次施用是水溶肥料利用率高的1重要原因。一般每次每亩用量在3~6公斤。
2、注意养分平衡水溶肥料通常浇施、淋施或通过灌溉设备施用。特别在滴灌施肥条件下,根系生长密集、量大,这时对土壤的养分供应依赖性减小,更多依赖于通过滴灌提供的养分。对养分的合理比例和浓度有更高要求。如果配方不平衡,会影响作物生长。
3、安全施用防止肥料烧1伤叶片和根系,特别是喷灌和微喷灌施肥,容易出现烧叶现象。通常控制肥料溶液的EC值在1~3ms/cm,或每方水溶解1~3公斤,相当于稀释350~1000倍。或喷施肥料后喷一次清水。二、营养全1面含有大量元素氮、磷、钾,以及中量元素钙、镁、硫,以及一部分必要的微量元素硼、锰、铁等。淋施浇施时同样要防止浓度过大烧根烧苗。有些种植户一方水加入70公斤水溶肥料淋菠萝,造成根系死1亡,发黑。生产中***的办法就是用少量肥做试验,发现对叶片有伤害时降低浓度应用。对一些大的种植户购买手持电导率仪来监测肥料浓度是一种可行的办法。特别对水源盐分浓度高的地区更加实用。
想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拨打图片上的电话吧!!!
水溶肥料施肥技巧
一、避免直接冲施,要采取二次稀释
水溶肥比一般复合肥养分含量高,用量相对较少,直接冲施极易造成烧苗伤根、苗小苗弱等现象,二次稀释不仅利于肥料施用均匀,还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二、少量多次施用
由于水溶肥速1效性强,难以在土壤中长期存留,少量多次是1重要的施肥原则,符合植物根系不间断吸收养分的特点,减少一次性大量施肥造成的淋溶损失。一般每次每亩用量在3-6千克。
三、注意养分平衡
水溶肥一般采取浇施、喷施,或者将其混入水中,随同灌溉(滴灌、喷灌)施用。需要提醒的是,采用滴灌施肥时,由于作物根系生长密集、量大,对土壤的养分供应依赖性减小,更多依赖于通过滴灌提供的养分。要达到精1确的配比性,提供合理的N、P、K及微量元素,使植物生长均衡。如果水溶肥配方不平衡,会影响作物生长。另外,水溶肥千万不要随大水漫灌或流水灌溉等传统灌溉方法施用,以避免肥料浪费和施用不均。
四、配合施用
水溶肥料为速1效肥料,一般只能作为追肥。特别是在常规的农业生产中,水溶肥是不能替代其它常规肥料的。要做到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水溶肥与常规肥相结合,以便降低成本,发挥各种肥料的优势。
五、尽量单用或与非碱性农1药混用
蔬菜出现缺素症或根系生长不良时,不少农民多采用喷施水溶肥的方法加以缓解。在此提醒,水溶肥要尽量单独施用或与非碱性的农1药混用,以免金属离子起反应产生沉淀,造成叶片肥害或药害。
六、避免过量灌溉
以施肥为主要目的灌溉时,达到根层深度湿润即可。不同的作物根层深度差异很大,可以用铲随时挖开土壤了解根层的具体深度。水溶肥的使用范围水溶肥料作为一种速1效肥料,它的营养元素比较全1面,且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相应的肥料有不同的配方,市场上销售的有蔬菜、果树、花卉、粮食、棉、油类等各类作物的专用水溶肥料。过量灌溉不仅浪费水,还会使养分淋失到根层以下,作物不能吸收,浪费肥料。特别是水溶肥中的尿素、硝态氮肥(如硝1酸钾、硝1酸铵钙、硝基磷肥及含有硝态氮的水溶性肥)极易随水流失。
七、防止地表盐分积累
大棚或温室长期采用滴灌施肥,会造成地表盐分累积,影响根系生长。可采用膜下滴灌***盐分向表层迁移。
水溶肥发展趋势
1、水资源,水溶肥报价,我国是***淡水资源贫乏的***之一,农业的季节性及产业分布不均、区域性缺水等问题突出。腐植酸的分类按照来源:腐植酸可分为天然腐植酸和人造腐植酸两大类。水溶肥料作为新型环保肥料使用方便可喷施、冲施并可和喷滴灌结合使用在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农业用水、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改善作物品质以及减少劳动力。
2、现代农业必备,传统农业讲究刀耕火种,现代农业则追崇绿色、gao效(水肥一体化)、无污染、增产等四大目标,而水溶肥恰逢其时的出现正好促进了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的巨大需求。
什么是水溶肥
水溶性肥料(Water Soluble Fertilizer,简称WSF),是一种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它能迅速地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而且其吸收利用率相对较高,更为关键的是它可以应用于喷滴灌等设施农业,实现水肥一体化,达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普通的单一元素复合肥是不能成为水溶肥料的,如尿素等。
水溶肥的优点也很明显:对于普通的复合肥,其肥料利用率只有30%-40%,而水溶肥的肥料利用率可达到普通肥料的2-3倍。水溶肥的用量少、作物吸收快、营养利用率高,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土地的伤害,且成本还很低。三、注意养分平衡水溶肥一般采取浇施、喷施,或者将其混入水中,随同灌溉(滴灌、喷灌)施用。还有一点优势在于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还可以根据作物的不同长势情况,科学配比,“因材施教”。综合来看,是非常适合农户选择的一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