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缩:铸造合金从液态到凝固完毕,以及随后继续冷却到常温的过程中都将产生体积和尺寸上的变化,这种体积和尺寸的变化总称为收缩。合金从浇注温度到常温的收缩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对铸件中缩孔的大小有决定性影响;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共同影响热裂的形成;而固态收缩对铸件中应力的产生、冷裂的形成以及铸件形状尺寸的改变起主要作用。
热裂:合金的热裂是指合金在高温状态形成裂纹倾向的大小,它是某些非铁合金铸件常见的铸造缺陷之一。通常,热裂的外形曲折而不规则,多沿晶界产生。裂口的表面往往被强烈氧化,无金属光泽。按其在铸件上的位置,热裂又通常分为外裂和内裂。外裂常从铸件表面不规则处、尖角状、截面厚度有变化处以及其他类似的可以产生应力集中的地方开始,逐渐延伸至铸件内一般不会延伸至铸件表面,其裂口表面很不平滑,常有很多分叉,氧化程度较外裂轻些。
基准面选择
基准面选择要素,压型型腔尺寸检查、铸件划线、机械加工都需要确定基准面。铸件上的外圆、平面、内孔和端面都可以作为基准面。合适的基准面一般由设计、加工和铸造三方面共同商定。选择基准面时一般应考虑下述各点:
(1)熔模铸件基准面一般选择非加工面,若选择加工面时, 好是加工余量较少的面。
(2)基准面应选择与待加工面之间有精度要求的面,并尽量使零件的设计基准和加工工艺基准重合。
(3)基准面的数目应约束六个自由度,故一般选择三个基面(回转体零件选择二个基面),并力求划线与加工为同一基面。
1、压铸件的铸型分类 熔模铸型的分类,按使用粘结剂,可分为水玻璃粘结剂型壳、硅酸乙酯粘结剂型壳、硅溶胶粘结剂型壳、硅酸乙酯(或硅溶胶)水玻璃型壳,其特点及应用范围。
熔模铸型按造型方法,可分为湿法造型、干法造型和单壳铸型3种。各种方法的工序流程。
湿法造型,是在熔模模组上涂3~5层涂料后,把模组固定在平板上,再放上无底耐热钢砂箱,在砂箱内壁四周放置一层电缆纸,注入一层矾土水泥,待凝结后,将平板同砂箱一起移至震动台上,用矾土水泥、硅砂和水的混合料进行造型。
2、制壳用耐火材料
熔模铸造的型壳,是由耐火材料和粘结剂所组成。耐火材料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直接影响铸件的表面质量及尺寸精度,因此使用的耐火材料应满足以下要求。
耐火特性--要有足够的耐火度,浇注金属液后,型壳不能产生熔融、软化或变形。
化学稳定性--在高温下与金属液接触,不产生化学反应,恶化铸件表面质量。
热膨胀性--型壳在加热过程中,线膨胀率要低和均匀,不至影响铸件的尺寸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