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嫁接害的种类
1.类病毒病害
类病毒是没有蛋白质外壳的核酸短链,一般由300~400个核苷酸组成。葡萄斑点病葡萄斑点病(Grapevinefleckvirus,GFkV)为直径30mm的等轴多面体病毒粒子,内有一条核糖核酸(ssRNA)单链。现在报导的葡萄类病毒有5种,分别是柑桔裂皮类病毒、葡萄黄斑类病毒1、葡萄黄斑类病毒2、啤酒花矮化类病毒和澳大利亚葡萄类病毒。至今尚未发现葡萄类病毒有传毒介体,但研究表明,这几种类病毒均可种传。类病毒耐热性很强,用热处理方法无法脱除,只能通过茎尖培养予以脱除。与病毒病相比,葡萄类病毒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小,故一般不将其列为脱除目标。
2. 葡萄植原体病害
植原体仅局限于葡萄韧皮部中,为害症状主要表现为卷叶、叶片红化(红色品种)或黄化(白色品种)、叶脉坏死、果穗萎缩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根据气候特点不能过早也不可太迟,若过早盖棚葡萄的自然休眠时间达不到,需冷量(一般葡萄的需冷量在7。葡萄植原体病害包括葡萄金黄病、葡萄黄化病和黑木病三种。葡萄黑木病发生较少,仅在法国和德国有报道;葡萄黄化病则主要发生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我国目前尚未发现葡萄植原体病害,应加强防范。葡萄植原体主要通过繁殖材料和叶蝉传播,可用热水或热空气处理的方法予以脱除。
3.木质部局限性菌病害
葡萄皮尔斯病是早报道(1892年)的葡萄嫁接害,病原为格兰氏阴性需氧菌,仅在葡萄木质部侵染为害,造成叶子干枯脱落,果穗皱缩枯萎。危害杜鹃、火棘、桃、梅、花红、***等的冠网蝽预计四月下旬起将出现危害。沫蝉、叶蝉等多种木质部取食昆虫是该病的传播介体,苜蓿、扁桃等植物也是其寄主。目前除美国、墨西哥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外,其他地区如法国、新西兰等***也陆续发现该病。我国至今尚未发现,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严加防范。
寿光市鲁粒大棚葡萄苗木繁育基地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
春季葡萄防病三法
一、剥皮:早春先在葡萄树下铺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将枝蔓上的皮剥掉,使其落在薄膜上,同时剪下病虫枝,连同薄膜上的皮屑集中起来一同在园外焚烧处理。
二、深耕:结合施葡萄萌芽肥,进行一次全园深耕,深度以25厘米左右为宜。这样可以将地表上的病菌翻入地下,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侵染几率。
三、药剂防治
1、芽前防治:早春在葡萄萌芽前7~10天,以消灭园内的致病菌,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2、芽后防治:在葡萄萌芽后用0.5~1:200倍的波尔多液每隔12天左右喷施一次,即可有效地控制葡萄黑豆病、黑霉病和腐烂病的发生。

栽培技术
巨峰葡萄是生产中的主栽品种之一。至2003年以来由于片面追求产量,管理跟不上等原因,使品质下降,影响其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应从限产提质入手,狠抓综合管理,从而提高巨峰葡萄品质。
其技术巨峰葡萄措施如下:科学施肥浇水巨峰葡萄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对氮磷钾的比例要求较严格,一般每增产100公斤浆果,需要增加1公斤氮、0.3公斤磷、1公斤钾。对于休眠期短、容易发芽的珍珠梅、紫荆等,用40℃~60℃温水浸种24小时~48小时就可直接播种。因此增施有机肥,追施叶面肥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巨峰长势较旺,在生长季节要控制氮肥施用量,过量的氮肥易造成植株徒长及落花落果,同时影响来年的产量。适当增加磷钾肥。浆果生长初期可叶面喷施1—2次氮肥;5月底结合灌溉每株施***钾0.2公斤;采前1月和2周各喷1次0.3%磷酸二氢钾。从葡萄萌芽到浆果着色前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采前2—3周不宜浇水。
材料和方法
供试品种为巨峰,树龄3年生、4年生。温室内以南北行栽植为主,篱架式扇形整枝,栽植密度1.5m×8~1m。成套的指示植物可用于检测多种葡萄病毒病,但由于该方法所需时间过长,因此多用于检测无病毒原种。立地条件砂壤土,有机质含量0.8%±,P2O535×10-6(ppm)。K2O90~100×10-6,碱解氮100×10-6。本地年均温11.5℃,降水量600~800mm,日照2818小时,无霜期180~190天。供试棚均为冬暖式温室。其中连续2年扣棚的是从栽后第2年开始扣棚,棚长55m,宽7.2m,面积396m2;连续3年扣棚的温室也是栽后2年生扣棚的,棚长74m,宽9m,面积为666m2。扣棚时间1996年12月9日。除膜时间1997年6月30日。覆膜材料为聚乙烯无滴大棚膜,保温材料为厚2~2.5cm的稻草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