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实际的应用中,对一电场的粗灰都是采用单只仓泵进行输送,这样输送量受到了限制,特别是在大机组的应用上,要满足系统的出力要求,输送管的数量相对较多,使得系统的布置变得复杂,***成本增加;这样也使上引式的输送系统在大机组的应用中一直不多。
对一电场的粗灰使用二只仓泵进行同时输送;我们在四川某电厂进行了试验。电厂2X300MW机组配套气力输送系统每炉灰量为54.55t/h,输送水平距离约为300米,系统按灰量的200%即109.1t/h设计,由于实际煤质变差而造成灰量大大增加,目前每炉的实际灰量约为120t/h;一电场共有四只仓泵,原系统为每只仓泵单独进行输送,通过将二只仓泵进行同时输送,使其出力满足每炉的实际灰量。
在实际电除尘器各电场下,相对而言,一电场采集的飞灰颗粒比较粗,难以流化。若采用上引式仓泵输送,均采用单仓泵输送。而采用单仓泵输送方式,会使系统的输送能力受到限制。如采用双仓泵同时输送,会使输送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具体方法为:一电场有4个灰斗,每灰斗下配置一只同样体积的仓泵(并配有进料阀、出料阀、透气阀、进气管路等),仓泵分别编号1#、2#、3#、4#。1#和2#仓泵合用一根(DN150)管道;3#和4#仓泵合用一根(DN150)管道。现同时给1#和2#仓泵进料,当其中一只仓泵达到高料位,则关闭1#和2#仓泵进料阀和回风阀,并打开进气阀开始对1#和2#仓泵里面的粉煤灰进行流化,当达到所设定的仓泵开泵压力。
高灰位,高灰位信号反应的是灰斗内部存在飞灰的量,因此当遇到出现高灰位信号的时候,应当及时汇报并通知检修来检查。高灰位信号由于浮灰接触高灰位测点,导致高灰位信号的出现,通知检修及时处理。确认实际灰位高,应当及时退出相应电场
适应范围:采用水力除渣的电厂,或改干排渣后仍保留灰渣前池的电厂,技术原理及特点:由于炉底渣系统(水力)是针对锅炉吹灰时的渣量进行设计,因此,捞渣机的出力对日常渣量具有较大的富裕容量,针对平时低负荷及夜间低谷及煤种情况,经过计算和试验可适当停运几个小时。
灰颗粒的表面有很多孔隙和裂缝,据查孔隙率可达60%~70%。这种结构,对水的吸附作用很强。在灰温低时,粘附在飞灰表面的水蒸汽容易结露,使灰的粘性增加(如空预器漏风造成烟温降低),造成内摩擦增大、流动阻力增大、流动性差,也易造成堵管。
管道泄漏的影响:我厂输灰系统为正压式,因输灰管内的输灰流速平均都在8~12m/s,长期运行后,加上灰颗粒的硬度摩擦,会使输灰管道磨损而泄漏,造成泄漏点后部因压头降低而发生堵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