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棚发展历史及作用:1958年我国已能自行生产农用聚乙烯薄膜,因而小棚覆盖的蔬菜生产已很广泛。60年代中期小棚已定形为拱形,高1米左右,宽1.5-2.0米,故称为小拱棚。由于棚型矮小不适于在东北冷凉地区应用,1966年长春市郊区首先把小拱棚改建成2米高的方形棚。但因抗雪的能力差而倒塌,经过多次的改建试用,终于创造了高2米左右,宽15米,占地为1亩的拱形大棚。这种棚型结构,具有一定的规格标准,结构合理、坚固耐用、装卸方便、容易折迁换地。
大棚由于可使用轻便的骨架材料,容易建造和造形,可就地取格,建筑***较少,经济效益较高。并能抵抗自然灾害,防寒保温,抗旱、涝,提早栽培,延后栽培,延长作物的生长期,达到早熟、晚熟、增产稳产的目的,深受生产者的欢迎。因此,在我国北方旱区发展很快。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需要,都可以随时来电咨询我们,我们一定会竭尽所能帮助您。冬季气温在-15℃以上的地区可种植一些耐寒性强的作物,或用火炉进行临时性补充加温。
大棚的应用范围尚在开发。尤其在高寒地区、沙荒及干旱地区为抗御低温干旱及风沙危害起着重大作用。世界各国为发展农业生产先后建成塑料大棚。西班牙的阿尔梅里利地区全部土地面积为315平方公里,是个旱区,为了发展蔬菜生产而覆盖了120平方公里的大棚,是世界较大的大棚。尤其在高寒地区、沙荒及干旱地区为抗御低温干旱及风沙危害起着重大作用。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需要,都可以随时来电咨询我们,我们一定会竭尽所能帮助您。
大棚的性能特点:每年要有一定时间不盖膜,或在夏天只盖遮阳网进行遮阳栽培,使土壤得到雨水的溶淋。土壤盐渍化严重时,可采用淹水压盐,效果很好。另外,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是防止土壤盐渍化的一项根本措施。大棚科学用肥:根据不同种类蔬菜的生育特性、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状况以及肥料的种类与养分含量,科学地计算施肥量。应大力推广大棚蔬菜配方施肥技术和测土施肥技术。大棚发展历史及作用:1957年由北京向天津、沈阳及东北地区、太原等地进行推广使用,受到各地的欢迎。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坚持基肥与追肥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