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筋地笼现场检测的注意事项
一. 磁场传感器放入测试孔中,从下往上进行磁场垂直分量(Z)强度的测量,测点间距宜为100mm~200mm;
二. 人工拉线时,应保证传感器缓慢匀速上升,移动速率宜为10m/min~15m/min,注意拉线不宜过快i;
三. 根据实时记录和显示的深度-垂直分量(H-Z)曲线,观察钢筋笼底部以下实测背景磁场值Z0是否平滑稳定,钢筋笼底部处磁反应是否明显,并初步判断测试信号是否正常;
四. 每根受检桩记录的有效实测曲线不应少于2条。多次实测的曲线一致性较差时,应分析原因,增加检测次数。
钢筋笼骨架在施工现场分节制作
采用胎具成型法:用槽钢和钢板焊成组合胎具,每组胎具由上横梁、立梁和底梁三部分构成。上横梁和立梁分别通过插轴、角钢与底梁连接,并与焊在底梁上的钢板组合成同直径、同主筋根数、有凹槽的胎模。每个胎模的间距为设计加劲箍筋的距离,即按每节钢筋骨架的加劲箍筋数量设立胎具。将加劲箍筋就位于每道胎具的同侧,按胎模的凹槽摆焊主筋和箍筋,全部焊完后,拆下上横梁、立梁,滚出钢筋骨架,然后吊起骨架搁于支架上,套入盘筋,按设计位置布置好螺旋筋并绑扎于主筋上,点焊牢固,后安装和固定声测管。
施工中钢筋笼为什么会上浮?
钢筋笼上浮产生的原因是钢筋笼质量差,弯曲多或配筋太少太细,稍受冲力即上浮;钢筋笼的初始位置过高;混凝土严重离析流动性过小,钢筋笼插不进去;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过大,钢筋笼被混凝土拖顶上升。由于混凝土灌注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注时间较长,已接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的握裹力,如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升。
地笼在起吊前仔细检查吊具、钢丝绳的完好情况,必须符合安全规定要求。检查导管仓内是否有***,如有必须清除。地笼放置到设计标高后,利用圆钢制作的扁担搁置在导墙上,必要时采取措施,防止笼子上浮。地基中,埋置地笼的上表面处必须确保水平(采用水平仪进行测量、检测),地笼中的地脚螺栓必须与地基上表面垂直(采用角尺进行测量、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