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化玻璃的发展历史
钢化玻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期,有一位叫罗伯特的莱茵国王子,曾经做过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超白玻璃加急,他把一滴熔融的玻璃液放在冰冷的水里,结果制成了一种极坚硬的玻璃。这种高强度的颗粒状玻璃就像水滴,拖有长而弯曲的尾巴,称为“罗伯特王子小粒”。可是当小粒的尾巴受到弯曲而折断时,令人奇怪的是整个小粒因此突然剧烈崩溃,甚至成了细粉。上述作法,很像金属的淬火,而这是玻璃的淬火。这种淬火并没有使玻璃的成分发生任何变化,超白玻璃,所以又叫它是物理淬火,因此钢化玻璃称为淬火玻璃。
玻璃钢化的一个专利于1874年由法国人获得,钢化方法是将玻璃加热到接近软化温度后,立即投入一温度相对低的液体槽中,使表面应力提高。这种方法即是早期液体钢化方法。德国的Frederick Siemens于1875年获得一项专利,美国马萨诸塞州的Geovge E. Rogens于1876年将钢化方法应用于玻璃酒杯和灯柱。同年,新泽西州的HughO’heill获得了一项专利。
20世纪30年代,法国的圣戈班公司和美国的特立普勒克斯公司,以及英国的皮尔金顿公司都开始生产供给汽车作挡风用的大面积平板钢化玻璃。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也相继进行了钢化玻璃工业生产。从此世界开始了大规模生产钢化玻璃的时代。
1970年以后,英国的Triplex公司用液体介质钢化厚度为0.75~1.5mm的玻璃获得成功,结束了物理钢化不能钢化薄玻璃的历史,这是钢化玻璃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
中国的钢化玻璃历史始于1955年,有上海耀华玻璃厂开始试制,1958年秦皇岛市钢化玻璃厂试产成功。1965年秦皇岛耀华玻璃厂开始生产钢化玻璃,20世纪70年代洛阳玻璃厂引进了比利时钢化设备。同期沈阳玻璃厂化学钢化玻璃投入生产。
20世纪70年代钢化玻璃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普及,钢化玻璃在汽车、建筑、航空、电子等领域开始使用,尤其在建筑和汽车方面发展快。





夹层玻璃
夹层玻璃是由两片或多片玻璃,之间夹了一层或多层有机聚合物中间膜,经过特殊的高温预压(或抽真空)及高温高压工艺处理后,使玻璃和中间膜持久粘合为一体的复合玻璃产品。
常用的夹层玻璃中间膜有:PVB、SGP、EVA、PU等。
此外,超白玻璃厂家,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如彩色中间膜夹层玻璃、SGX类印刷中间膜夹层玻璃、XIR类LOW-E中间膜夹层玻璃等。内嵌装饰件(金属网、金属板等)夹层玻璃、内嵌PET材料夹层玻璃等装饰及功能性夹层玻璃。
夹层玻璃特性和用途
夹层玻璃是安全玻璃的一种。它是在两片或多片平板玻璃之间,嵌夹透明塑料薄片,再经热压粘合而成的平面或弯曲的复合玻璃制品。其主要特性是安全性好,破碎时,玻璃碎片不零落飞散,只能产生辐射状裂纹,不致于伤人。
抗冲击强度优于普通平板玻璃,防犯性好。并有耐光、耐热、耐湿、耐寒、隔音等特殊功能。多用于与室外接壤的门窗。夹层玻璃的厚度,一般为6-10毫米,规格为800毫米X1000毫米、850毫米X1800毫米。
南京松海玻璃(图)-超白玻璃价格-超白玻璃由南京松海玻璃有限公司提供。“玻璃加工,销售”就选南京松海玻璃有限公司(),公司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古遗井村99号-1,多年来,南京松海玻璃坚持为客户提供好的服务,联系人:孙山。欢迎广大新老客户来电,来函,亲临指导,洽谈业务。南京松海玻璃期待成为您的长期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