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絮凝剂按照其化学成分总体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其中无机絮凝剂又包括无机凝聚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又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
理论基础是:“聚并”理论,絮凝剂主要是带有正(负)电性的基团和水中带有负(正)电性的难于分离的一些粒子或者颗粒相互靠近,降低其电势,使其处于不稳定状态,并利用其聚合性质使得这些颗粒集中,并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分离出来。
一般为达到这种目的而使用的药剂,称之为絮凝剂。絮凝剂主要应用于给水各污水处理领域。 有不少品种,其共通特点是能够将溶液中的悬浮微粒聚集联结形成粗大的絮状团粒或团块。它们都是含有大量活性基团的高分子有机物,主要有三大类:
1、以天然的高分子有机物为基础,经过化学处理增加它的活性基团含量而制成。
2、用现代的有机化工方法合成的聚烯酰胺系列产品。
3、用天然原料和聚烯酰胺接枝(或共聚)制成。
废水处理中投加絮凝剂可加速废水中固体颗粒物的聚集和沉降,同时也能去除部分溶解性有机物。这种方法具有***少,操作简单,灵活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处理水量小,悬浮杂质含量较大的废水。很多情况下,将无机絮凝剂与高分子絮凝剂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混凝效果,扩大应用范围。采用无机絮凝剂时,因为投药量大,产生的污泥量也大,所以实际应用中主要采用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OPF,或采用无机絮凝剂与OPF相结合的方式。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受诸多因素影响,内在因素包括絮凝***的遗传和表达,外在因素则有微生物培养基的组成、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变化、环境中二价金属离子的存在等。目前,国外已有性能良好的微生物絮凝剂商品,如日本生产的NOC--1。微生物絮凝剂从研究到生产的关键问题是发展成熟的微生物育种技术,同时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我国的微生物絮凝剂研制正朝着这一方向迈进,但是离工业化生产还有一定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