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们的区分是根据陶氏膜层所能截留的较小粒子尺寸或分子量大小。以膜的额定孔径范围作为区分标准时,则微孔膜(MF)的额定孔径范围为0.02~10μm;超滤膜(UF)为0.001~0.02μm;反渗透膜(RO)为0.0001~0.001μm。由此可知,超滤膜较适于处理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和增浓,或采用其他分离技术所难以完成的胶状悬浮液的分离。超滤膜的制膜技术,即获得预期尺寸和窄分布微孔的技术是较其重要的。
孔的控制因素较多,如根据制膜时溶液的种类和浓度、蒸发及凝聚条件等不同可得到不同孔径及孔径分布的超滤膜。超滤膜一般为高分子分离膜,用作超滤膜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有纤维素衍生物、聚砜、聚、聚酰胺及聚碳酸酯等。超滤膜的应用十分广泛,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等,可以作为、果汁、乳品等的浓缩提纯,纯净水、矿泉水净化等,超滤设备具有过滤效果好,出水量大,稳定性强等特点

工艺原理说明:
污水经格栅去除较大杂质后进入调节池,经由气浮机加药处理降低污水浓度,进入低浓度池停留。再由提升泵泵入ASBR。ASBR 内装有循环泵,加入厌氧、兼氧活性污泥,在不供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兼氧微生物酸化、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污染。厌氧、兼氧环境条件下,菌群繁多,微生物量大,厌氧、兼氧多种微生物联合作用,降解速率大大提高。ASBR 在不消耗供氧动力的情况下去除率可达到 60%以上。

工艺组成
一体式膜 - 生物反应器是把膜组件置于生物反应器内部,如图 所示。进水进入膜 -生物反应器,其中的大部分污染物被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去除,再在外压作用下由膜过滤出水。这种形式的膜 -生物反应器由于省去了混合液循环系统,并且靠抽吸出水,能耗相对较低;占地较分置式更为紧凑,近年来在水处理领域受到了特别关注。但是一般膜通量相对较低,容易发生膜污染,膜污染后不容易清洗和更换。

新型饮用水处理工艺釆用SBR工艺,,一个池子内把加药、曝气混合、絮凝、沉淀溶为一体,简化了工艺,精炼了设备,同时在曝气混合过程中也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提高了出水品质。
絮凝沉淀采用天一水务集团自主研发的天然絮凝剂,矿物成分,杜绝了PAC十PAM化学污染,更有利于***健康。
沉淀后出水再经超滤膜过滤,超滤膜可滤除水中99.99的***、微生物,使饮用水更安全,同时因不需加氯消毒,彻底杜绝了余氯对人民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