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履带浸出器
(Perforated Belt Extractor)履带式浸出器,该机型的主要工作部件包括:料封绞龙、存料箱及料位控制装置:环行一周的输送带(履带)从进料到出粕逐渐向上倾斜;封闭形壳体,进料端设料位控制刮板;出粕端设置拨料齿:主、从动链轮(4只)及传动系统:混合油循环泵(9台)、喷淋管(9个)以及集油槽、出粕绞龙等部分组成。开始进新鲜溶剂,首先打开溶剂泵和各阀门从溶剂周转罐抽出,打开蒸汽阀门,使蒸汽进入溶剂预热器升温。链带浸出有效长度16~22m ,链带线速度6~15m/h 。
特点
该机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结构简单,单层浸出长度较长、料位可调(从低料层到高料层),适应性强;在栅底下部每间隔4~6个框斗设有一个集油斗,共有6~8台循环泵进行喷淋循环。2 纯渗滤型浸出、级数较多,混合油浓度高、清晰而含渣少;3 沥干性好、湿粕残溶低;4 浸出级数较多,浸出时间相对较长,每一级浸出间无隔板,易产生混流现象;5,动力消耗低、V形条排型履带比穿孔网带型使用寿命长、不易堵塞。


环形浸出器的发展历史
英文名称: loop type extractor
油脂浸出制油技术源于欧洲,从1856年法国人迪斯(Diss)浸出试验研究伊始,到1870年德国莱茵河工业带间歇式生产的实际应用;从1919年德国人波尔曼(Bollman)台连续式浸出器设计专利的申请,到后形式各异的浸出器层出不穷:美国Blow Knox公司(1948年)的平转浸出器、美国皇冠(Crown)公司的环型浸出器、比利时迪斯美(De ***et)公司的履带式浸出器、德国鲁奇(Lurgi)公司的框式浸出器等等,其巧妙的构思和精致的创意展现了众多设计大师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经久不衰的创新势头和对细节的追求,使浸出器的结构和制造技术日趋经典. 目前,我国油脂工程中,粕料浸出采用的浸出器主要有:平转式浸出器、篮斗式浸出器、环形浸出器、拖链刮板式浸出器、箱链式及滑槽式浸出器等.
浸出设备
溶剂蒸气
(1)工艺流程由、第二蒸发器出来的溶剂蒸气因其中不含水,经冷凝器冷却后直接流入循环溶剂罐;由汽提塔、蒸烘机出来的混合蒸气进入冷凝器,经冷凝后的溶剂、水混合液流入分水器进行分水,分离出的溶剂流入循环溶剂罐,而水进入水封池,再排入下水道。目前,榨油坊使用的螺旋榨油机技术成熟,可用于加工菜籽、花生等多种油料,是低风险***创业的好项目,***规模可大可小,既可用于小型榨油坊,也适用于榨油生产线。若分水器排出的水中含有溶剂,则进入蒸煮罐,蒸去水中微量溶剂后,经冷凝器出来冷凝液进入分水器,废水进入水封池。(2)溶剂蒸气的冷凝和冷却 所谓冷凝,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气体放出热量转变成液体的过程。而冷却是指热流体放出热量后温度降低但不发生物相变化的过程。单一的溶剂蒸气在固定在冷凝温度下放出其本身的蒸发潜热而由气态变成液态。当蒸气刚刚冷凝完毕,就开始了冷凝液的冷却过程。因此,在冷凝器中讲行的是冷凝和冷却两个过程。事实上这两个过程也不可能截然分开。两种互不相溶的蒸气混合物--水蒸气和溶剂蒸气,由于它们各自的冷凝点不同,因而在冷凝过程中,随温度的下降所得冷凝液的组成也不同。但在冷凝器中它们仍旧经历冷凝、冷却两个过程。常用的冷凝器有列管式冷凝器、喷淋式冷凝器和板式冷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