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指出,要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充分发挥高校教书育人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推进节水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将节水教育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开展各具特色的节水宣传和实践活动,积极培育校园节水文化,营造亲水、惜水、洁水的良好氛围,使爱护水、节约水成为广大师生的良好风尚和自觉行动。 通知强调,要强化用水精细化管理,严格执行年度用水计划,依法依规配备和管理用水计量器具,加强日常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加强管网漏损控制,排查校园供水管网现状,积极推广应用管网漏损监测技术,稳步推进老旧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损率;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校园绿化、景观用水和清洁用水尽量利用非常规水源。
通知提出,要积极开展节水改造,大力推广使用节水设备和器具,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和器具;推广市场化模式,积极探索应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拓宽资金渠道,调动社会资本和***技术力量,集成***节水技术和管理模式参与高校节水工作;推动产学研融合,积极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促进高校节水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发挥示范引1领作用,将节水纳入绿色学校建设体系,建设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节水型高校。
通知要求,要加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事务管理部门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健全保障措施,加大对各高校节水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统筹推进高校节水工作。各高校要明确节水管理部门和岗位职责,建立健全综合考核机制,确保各项任务做实落细。
让节水成为全民行动,就要构建全覆盖的节水格局。我国产业结构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两者又是“用水大户”,如何实现发展和节水之间的平衡?此次厅局长会议提出,要实施***农业节水行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强化高耗水行业用水管理,加强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和循环供水。全覆盖还意味着***节水行动将与大众的日常生活更为相关,全1面推进节水型***、企业、学校和社区建设,全1面推广节水器具等生活节水措施将会进一步增强民众的参与感。从产业到生活,一个更为完善的节水格局将是***节水行动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

近日,印发《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技术要求》。这是继今年4月28日出台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指导意见以来,就建立节水评价制度的又一项关键举措,进一步明确了节水评价的内容、技术方法与有关标准,增强了节水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技术要求》明确,节水评价应符合***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满足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管控要求,与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协议)、相关规划中节水目标相协调,节水措施方案应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可行。
根据《技术要求》,规划及水利工程项目节水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现状节水水平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节水目标与指标评价、规划水平年节水符合性评价、节水措施方案与节水效果评价等。非水利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现状节水水平评价与节水潜力分析、用水工艺与用水过程分析、取用水规模合理性分析、节水措施方案与保障措施等。
随《技术要求》一并印发的还有《节水评价指标及其参考标准》,该标准考虑各地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将***划分为6类节水评价分区,并对***和6类节水评价分区的11个节水评价指标,分别核算其平均水平、***水平对应的指标值,供各级开展节水评价章节编制和审查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