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公司_加固工程_加固材料-前景建筑工程
粘钢应用的发展及施工技术自***成立以来,我国修建了大量的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建筑,如按照设计基准期为50年来说,这些建筑已经逐步进入中年期或老年期,其中多数建筑已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和老化,如出现裂缝、渗漏、混凝土剥落、缺损、钢筋锈蚀等,急需加固修复处理。3当被加固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小于C15时,其混凝土自身抗剪强度值太低,锚固粘结长。至此导致混凝土结构加固补强在近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有关实验研究及理论分析目前主流混凝土加固技术可分为增大截面加固、外包刚加固、预应力加固以及改变结构体系加固等方法。
虽然多种方法都能达到为混凝土结构加固补强的目的,但是就简化施工,满足生产需求来说,又都存在不足。5、结构胶的运输储存粘钢胶属于化工产品或化学建材,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应按照***对于化工产品的运输要求进行,不能因为其本身的***属性而掉以轻心,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隐患。如施工周期长,占据使用空间;构件尺寸增大,加固费用高等等,而粘钢加固仗着施工便捷等优势,在这些加固技术当中脱颖而出,在加固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粘钢加固次应用是在1978年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厂区加固工程中,当时化纤公司采购一批设备在安装过程中,发现建筑因为设计计算失误而造成一部分梁板柱承载力不足,出现裂缝,且当时常规加固方法已不能满足加固需求,经过严格的讨论分析,终决定采用粘钢法对其进行加固,经设备安装、试生产、大修和长生产周期的使用,所有补强部位状态良好。同时应指出的是,粘钢加固工程的这个检验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还属于间接的检验方法。
至此说了粘钢加固的首例应用,那么粘钢加固技术施工都有哪些要求呢?
1、构件表面处理。对老旧混凝土构件应将其粘贴钢板部位进行打磨(约除去2~3mm),直至露出混凝土新面,并用压缩空气机将其表面浮灰进行处理,好是用脱脂棉球蘸酮对表面进行处理;对于新混凝土面,可直接用钢丝刷刷去表面松浮物,再将其进行处理。
2、钢板粘贴前处理。钢板粘接面也需要进行清污、除锈和打磨等前期处理。可采用喷砂、手砂轮或纱布直接打磨,直至出现金属光泽,然后用脱脂棉蘸酮搽拭干净。
3、构件卸荷或支撑。粘贴钢板前,应对被加固构件进行卸荷处理或做必要支撑,待结构胶完全固化之后,才可拆除支撑。
4、结构胶制备,在结构胶使用之前,需在现场进行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时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配比进行混合,并按同一方向搅拌至色泽均匀,切记不可随意改变结构胶使用配比,防止结构胶出现质变影响结构安全。
5、在钢板上涂抹结构胶的时候,胶层厚度应保证3~5mm且中间厚两边薄,贴好钢板厚应对其进行检测,对有空鼓的地方需进行补胶处理。
4、的来说粘钢加固方法安全可靠,施工方便,既可以用作结构加固补强,又能加大构件刚度,可大幅提高构件承载力和抗弯刚度,增强其延伸性和疲劳性。U型箍需要根据构造要求至少在钢板端部与集中荷载作用点两侧设置,当设计计算钢板延伸长度不足,或者要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加固时,需另行布置。不仅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修补和病害处理,还可用与提高设计标准的一些改扩建工程,是一种切实可行补强加固方法
建筑加固改造采用粘钢加固需具备哪些条件粘钢加固施工建筑加固改造广泛应用的加固方法之一,它是指用特的粘钢结构胶,将钢板粘贴在钢筋混凝土等被加固构件上,相当于对被加固构件进行了体外配筋,能达到加固和增强原结构强度和刚度的目的,对构件裂缝展开及挠度发展也有***作用。钢板粘贴后,应当立即加临时支撑,对于梁底部钢板沿梁底全长等间距布置木方向梁底钢板加压,对于U形箍钢板使用夹具加压,在临时支撑固定后拧紧膨胀螺栓并适当加压,以让钢板、胶液、混凝土面有效结合。
建筑加固改造采用粘钢加固方法加固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采用粘钢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需低于C15,受力结构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需低于1.5MPa。若规范或设计有要求时,还应满足相应规范的规定。
(2)粘钢加固的承重构件忌在复杂的应力状态下工作,故采用粘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时,钢板受力方式应设计成仅承受轴向应力作用。
(3)粘钢加固施工宜在环境温度5-35℃、建筑的使用环境湿度不大于90%的条件下进行,且受力构件表面温度也不宜高于35℃。当以上条件不能满足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保证施工质量。
(4)粘钢加固的构件部位的混凝土,其表层含水率不应大于4%。对含水率超限或浇筑不满90d的混凝土需粘钢时,应进行人工干燥处理。
(5)为了延缓胶层老化,防止钢板锈蚀,在钢板及邻接混凝土表面,应进行防水防腐处理。7、粘贴过程质量的控制钢板粘贴前应对加固构件进行卸荷,钢板粘贴时,检查钢板周边应有适量胶液挤出,用手锤沿粘贴面轻轻敲击钢板,检查是否有空鼓。当用M15加乳胶水泥砂浆抹面作保护层时(应加钢丝网防裂),其厚度对于梁不应小于25mm,对于板不应小于15mm。也可采用其他具有防腐蚀和防火性能的饰面材料加以保护。
(6)采用粘钢加固时,应采取措施尽量卸载。其目的是减少二次受力的影响,也就是降低钢板的滞后应变,使得加固后的钢板能充分发挥强度。
那么粘钢加固方法一般会在什么建筑加固情况下被应用呢
1. 提高混凝土标号达不到的结构强度;
2. 钢筋焊接点断裂或施工漏放钢筋加固;
3. 炸冲击波***梁体加固;
4. 旧房改造加固或加层抗震加固;
5. 火灾后梁柱砼烧坏加固;
6. 悬挂式吊车梁提高荷载加固 ;
7. 梁柱受化学腐蚀的粘钢加固;
8. 桥式吊车梁加固 ;桥梁断裂、旧桥维修加固等。
结构加固_加固工程_钢结构_加固材料-前景建筑工程
粘钢加固和灌钢加固有何区别?
目前,结构胶在工程加固领域使用较多。粘钢加固是非常能够化的,对待任何气温和气候都可以有非常稳定的性能,不易腐蚀氧化,疲劳性能非常好,而且抗冲击性也有非常大的保障,经过了非常严密的测试,所以不难看出这样的加固方法对于房屋加固的意义,效果好,使用过程中的体验也是非常强大的。以加固用粘贴钢板的结构胶,从施工方式上有粘贴型和灌注型两类,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粘钢加固和灌钢加固。粘钢加固和灌钢加固虽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还是有各自的适用性,不能等而化之。现在,小Q跟大家聊聊两者加固方式的区别。
一、胶体不同
粘钢加固用粘钢胶,粘钢胶要有良好的触变性,这是关系到胶水施工便利性与省胶的一个指标。
灌钢加固时应选用粘度低、流动性高、易于施工的结构胶进行施工,保证施工可灌注性,更节省成本。
二、使用范围不同
粘钢加固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大偏心受压构件和受拉构件的加固,且在采用粘贴钢板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时,需要在对加固之前对所加固构件进行卸载处理。
灌钢加固又叫外粘型钢加固法,在使用过程中优先选用厚度不超过5mm的角钢将所需加固的混凝土柱或梁的四边进行包裹,用来大幅度提高混凝土柱或梁的截面承载力和抗震能力。
三、加固材料不同
粘钢加固,所选材料宽度不宜大于100mm,当采用手工涂胶时,所使用钢板厚度不应大于5mm。七、钢板外表面防腐、防火处理(1)在钢板粘贴质量验收合格后,还需在外表面进行防腐、防火处理。采用压力注胶粘结钢板厚度不应大于10mm,且应按照外粘型钢加固法的焊接节点构造进行设计。当加固受弯构件粘贴不止一层钢板时,相邻两层钢板的截断位置应错开不小于300mm,并在截断处外设U型箍或横向压条进行锚固。
采用灌钢加固时,在材料方面应优先选用厚度不小于5mm的角钢,且角钢边长对于所加固的梁和桁架不应小于50mm,对于混凝土柱则不应小于75mm,同时需要沿梁、柱轴线方向每隔一定距离用扁钢制作箍板或缀板与角钢焊接。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粘贴角钢之前,应将所加固构件截面进行打磨成半径大于7mm的角钢,同时注胶应在型钢构架焊接完成之后进行,注胶胶缝应控制在3-5mm,局部允许长度不大于300mm、厚度不大于8mm的胶缝,但其位置不得出现在角钢端部600mm方位之内。(5)采用粘贴钢板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时,应采取措施卸除或大部分卸除作用在结构上的活荷载。
施工工艺
粘钢加固:
粘贴面处理 → 加压固定及卸荷系统准备(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卸荷步骤有时省去) → 胶粘剂配制 → 涂胶和粘贴 → 固化、卸加压固定系统 → 检验 → 防腐处理。
灌钢加固:
***放线→钻孔→清孔→砼打磨→钢板裁剪→钢板打磨与钻孔→固定钢板→ 留排气孔 → 周边密封→ 灌注胶灌注→胶液固化→质量检查与工程验收→防腐处理。
一个工程往往加固方法很多,不应简单区别为哪几种加固方法,或不分情况胡乱使用,只有灵活使用,真正做到合理、经济、适用,才能发挥它们的价值。以上就是小Q对粘钢加固与灌钢加固不同之处的介绍,希望大家在看完后,可以更好地了解。
粘钢加固工艺施工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粘钢加固施工在进场之前进行全的检验和分辨,想要保证工程施工具有更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在进场之前进行全的原材料检验,需要确保粘钢加固材料在使用之前进行检验合格和签收,并且选择更加的产品,在施工之前了解相应的施工流程和模式,才能够让这种粘钢加固后续执行更加稳固。(2)对环境湿度要求施工时应考虑环境湿度对胶粘剂固化的不利影响,相对湿度不应大于70%。
结构胶的配制尤为重要,对周围环境进行处理并且精心配制。四、粘贴钢板粘贴钢板时,先将结构胶均匀的涂抹在混凝土与钢板的接触面,涂抹的厚度在1到3毫米为宜,粘贴时要注意观察,如果涂抹不均,需要及时补胶。只有保证没交之前环境更加清洁不得有灰尘,才能够让这种粘钢加固的模式更加稳固。而在服务质量好的粘钢加固工艺之前,更需要按照规定配制相应的结构胶,让这种粘钢加固的材料拥有更好的质量,并且对周围环境进行处理才能够提升粘钢加固的实用性。
粘钢加固施工队温度是有严格要求的,当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15时,不宜采用本法加固。使用环境温度不超过5-60℃,相对湿度不大于70%寄化学腐蚀的使用条件为限,否则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