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精味精的异同点
随着我们日常饮食的日渐丰富,我们的调料也在不断的进化,大家对于鸡精想必也不陌生,鸡精是一种以新鲜鸡肉、鸡骨、鲜鸡蛋为基料,通过蒸煮、减压、提汁后,配以盐、糖、味精(谷氨酸钠)、鸡肉粉、香辛料、肌苷酸、鸟苷酸、鸡味香精等物质复合而成的具有鲜味、鸡肉味的复合增鲜、增香调味料。随着调味品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调味品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1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1秀的调味品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消费者的深入研究。在做菜时把鸡精放进去可以为我们的菜肴体现,但是鸡精并不能取代味精,他们不是一样类型的调料,鸡精代理介绍一下这两者有什么异同点。
多数厂家不作鸡精用量的建议,至多不过给你一份清汤的配方,“将20克鸡精溶于1升沸水中”。所以,鸡精的用量是个体化而随意的。而味精比较纯净,用量比较稳定。对于白色粉末状的味精可取等量味精和食1盐用等量等温热水同时溶解来判断,二者完全溶解速度不同,味精要快些,而淀粉遇热水会发生糊化现象,从中可判断出加入大量食1盐或淀粉的掺假品。味精易溶于水,所以在烹饪时一般在起锅之前加入味精效果好,菜肴的味道会更加鲜美。因为味精若在水溶液中长时间加热会少部分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焦谷氨酸钠虽无害,但没有鲜味。鸡精的用法似乎宽松得多,至少没见哪个厂家提醒消费者该在烹饪过程中的哪个环节添加鸡精。
鸡精与鸡粉的区别
鸡精、鸡粉是主妇们爱用的调味品,但知道其区别的人并不多。至于鸡粉,它的产品定义为:食用盐、味精、鸡肉、鸡骨的粉末或其浓缩抽提物、呈味核苷酸二钠及其他辅料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香辛料或食用香料等增香剂,经混合加工而成,具有鸡的浓郁香味和鲜美滋味的复合调味料。因为高汤本身已具有鲜、香、清的特点,使用味精,会将本味掩盖,菜肴口味不伦不类。而没有鸡成分的"鸡粉"不能叫1鸡粉,只能称作"鸡味调味品"。
鸡精价格通俗点讲,就是鸡精的味精含量比鸡粉高,而鸡粉的"其他氮"含量比鸡精高。从功能和作用上讲,鸡精主要用于增加香味,对谷氨酸钠成分要求更高(鸡精此标准为35%,而鸡粉为10%),多用于炒菜;而鸡粉主要用于增加鲜味,鸡精生产厂家风味成分多一些(鸡粉此标准主要体现在"其他氮"上,为0.4%,高于鸡精0.2%的标准)。至于鸡汁,就是以鸡肉和鸡骨或其浓缩提取物为原料的汁状复合调味料。在调味品行业中,民营企业占比约80%,其次是国企,外企和中外合资形式。粤菜资1深厨师表示,它的口感相当于厨师用老鸡熬出的高汤。
二、调味品行业产品大数据及行业现状分析与预测
(一)酱油和调味酱1高1端化消费趋势明显,大单品战略取得成效。参展的企业中,酱油和一级产品占91%,其他等级产品占10%,高1端酱油参展的比例在增加。调味品在国内目前的发展情况随着未来行业整合的深化,调味品行业有望提速。调味酱产品的价格区间比较大,从几元钱到上百元不等。参展产品价位在30元以上的数量同比增多,也反映了高1端化的发展趋势。
(二)轻餐饮为复合调味料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消费需求的提升,在琳琅满目的餐饮行业中,独具特色、装修时尚的轻餐饮店不断兴起。中国调味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016年,我国调味品行业依然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行业内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积极提高应变能力,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促转型和谋发展。这类型餐饮让厨房操作更加快捷和便利,并能够实现口味的统一和标准化,这就为服务于这类餐饮的调味料开发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本土品牌占据优势。在调味品行业中,民营企业占比约80%,其次是国企,外企和中外合资形式。本土品牌在中国调味品品牌中,依然具有优势,因为本土品牌的产品工艺与配方更适合本地口味和消费需求。
(四)资本活跃度攀升。参展企业中上市企业占总数的9%,比例虽然不高,但是各个产业的龙头企业都已上市或者正在谋求上市。
(五)老品牌文化交相辉映,营销与宣传方式更加丰富。参展企业品牌中,新兴品牌占73%,老品牌占27%。近年来,行业内新发展企业比例增多,品牌影响力也逐步提升,整个调味品市场发展的活跃度在提高。从地域分布来看,老企业多集中于华东和华南地区。
(六)产品包装契合渠道需求,逐渐告别“黑、黄”时代。
(七)主流的产品价格上扬。调味品价格有逐步上涨的趋势,一部分原因是原材料、生产制造人工等成本的提高,另一部分原因是产品品质提升及消费需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