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温度控制器通过综合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如温度、湿度、气体浓度、光照度等参数的自动调节与控制,同时提供手动控制支持,通过手动与自动的***结合,达到较理想的控制,为动物营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牛舍中的空气含有氨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如果这些浓度过大、作用时间长,会使牛体体质变差,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升高等。
对于有条件的牛舍可安装视频监控,以便随进查看牛舍内的情况,减少人工现场 巡查次数,提高生产效率。现在安装视频监控的投入已很少了,从科学养殖、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养殖的角度来看,视频监控是现代化养殖业发展必然趋势。
智能温度控制器为管理人员提供实时监测数据,为及时做出相关养殖调整和制定新的规划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智能温度控制器相对湿度
鸡舍内要保持适宜的湿度,通常相对湿度对2周龄以内的雏鸡影响大,在育雏的前三天一般保持舍内的相对湿度为70%左右,以后则可保持在65%~70%,待肉鸡生长到2周龄以后时可将相对湿度降低到so%~60%。相对湿度不适宜会使鸡群感到不适,影响健康和生产性能。如果鸡舍内的相对湿度过高,会导致鸡感受到的温度较低,鸡群的采食量下降,还易导致垫草、垫料发生霉变,导致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滋生和繁殖,增加了鸡群的患病几率。所以应安装通风换气设备如风机等,及时排出污浊空气,不断进入新鲜空气。而如果相对湿度过低时,则易导致鸡群脱水,表现为身体虚弱、羽毛蓬乱,舍内过于干燥而使粉尘量过多,易导致肉鸡患呼吸道***。因此可在鸡舍内安装相对湿度测量的工具,根据测量的数值来适当的调整相对温度,当舍内相对湿度过低时可向地面洒水,或者喷雾的方法来增加湿度,在操作时要适当的提高舍温,以免鸡群受凉,并且要注意不可向垫料上洒水。当舍内相对湿度过高时,则可通过加强通风、减少用水量、更换垫料等方式来降低相对湿度。
智能温度控制器饲养密度
肉鸡养殖的饲养密度一般较大,但是也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如果饲养密度过大会导致舍内过于拥挤,排泄物增加,***气体的浓度增加,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危害鸡群的健康。在控制时要根据肉鸡的日龄以及天气情况等来确定,一般1周龄以内的雏鸡的饲养密度为25~40只/rr12,2周龄为15~20只/m2.3周龄为10~15只/m2,4周龄以上则为10只/m2。在寒冬尤其是北方,需要对牛舍进行保温处理,适当时进行送暖(如太阳能、电热炉、锅炉供暖)等。另外,冬季为了保暖可适当的提高密度,夏季则要降低密度。